
(1).土地貧瘠而含鹽堿。 宋 蘇轍 《民政策下》之三:“計其所都,安肯用塉鹵墝埆之地。”
(2).貧瘠且含鹽堿的土地。《新唐書·李承傳》:“奏置 常豐堰 於 楚州 ,以禦海潮,溉屯田塉鹵。” 宋 蘇轼 《元脩菜》詩:“懸知 東坡 下,塉鹵化千鐘。”
“塉鹵”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í lǔ,主要用于描述土地特性,具體含義如下:
形容詞用法
指土地貧瘠且含有鹽堿,通常不適宜耕種。例如:
“計其所都,安肯用塉鹵墝埆之地。”(出自宋代蘇轍《民政策下》)
名詞用法
指貧瘠且含鹽堿的土地本身。例如:
“溉屯田塉鹵。”(出自《新唐書·李承傳》)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新唐書》《民政策下》等來源。
《塉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鹽腌制食品,使其具有特殊的味道和口感。
《塉鹵》的部首是土(⼟)和水(⺡),它的拼音是ji1 lu3,總共有10個筆畫。
《塉鹵》是一個普通話詞語,來自于古代的美食制作方法。它的繁體字是「塈滷」。
在古代,「塉鹵」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根據曆史文獻,古人有時候可能會把「塉」寫作「艹㠭橪」,而「鹵」則寫作「㡭茖」。
1. 這家餐館的烤魚使用的塉鹵十分獨特,吃起來鮮嫩多汁。
2. 奶奶每年都會親手制作一些塉鹵的蔬菜和肉類,讓我們回味童年的味道。
1. 塉鴨:用塉鹵腌制的鴨肉。
2. 塉牛肉:用塉鹵腌制的牛肉。
3. 塉魚:用塉鹵腌制的魚。
1. 腌制:指用鹽、醬等調料處理食物,使其變得美味可口。
2. 脍炙人口:形容食物美味可口,引人垂涎。
1. 生食:指未經烹饪或腌制的食物。
2. 無味:形容食物沒有特殊的味道或口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