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據天道;實行天道。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求宗不順化三》:“然則明宗心存乎體極,體極必由於順化。” 晉 慧遠 《體極不兼應四》:“自合而求其乖,則悟體極之多方。”
“體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哲學、宗教思想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體極”指依據天道或實行天道,強調遵循宇宙規律或自然法則。該詞常出現在古代哲學文獻中,尤其是魏晉時期的佛教思想體系。
佛教哲學背景
晉代高僧慧遠在《沙門不敬王者論》中提到:“明宗心存乎體極,體極必由於順化”, 認為“體極”是實現對宇宙本質(“明宗”)認知的途徑,需通過順應自然變化(“順化”)來實現。
詞義延伸
在《體極不兼應四》中,慧遠進一步闡釋:“自合而求其乖,則悟體極之多方”, 指出從矛盾中尋求統一,可領悟“體極”的多重維度,體現其辯證思維特征。
“體極”包含兩層核心思想:
如今該詞多用于學術領域,特指魏晉佛教哲學中“本體與現象統一”的思想,或引申為對事物本質規律的深刻把握。
注:由于此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
《體極》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構成:體和極。
- 體的部首是“亻”(人),總共有6畫。
- 極的部首是“木”(木),總共有8畫。
《體極》來源于《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的“三生萬物”,指的是宇宙萬物的生成和演化過程,其中包含着萬物的形态、體質和極限。
《體極》的繁體字為「體極」。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體極》的古代寫法可以是「體極」或「體及」等。
1. 身體健康是追求身心合一的體極。
2. 探究宇宙奧秘,追求追求至高無上的體極。
1. 極樂(佛教用語,指極度的快樂和幸福)
2. 極緻(指達到極點或極高的程度)
3. 體驗(指親身經曆或實際感受)
4. 體力(指身體的力量和體能)
1. 極限
2. 最高境界
1. 平庸
2. 無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