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明的意思、欽明的詳細解釋
欽明的解釋
敬肅明察。《書·堯典》:“曰若稽古 帝堯 ,曰 放勳 ,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 陸德明 釋文引 馬融 曰:“威儀表備謂之欽,照臨四方謂之明。”後遂以“欽明”為對君主的頌詞。 漢 揚雄 《劇秦美新》:“伏惟陛下以至聖之德,龍興登庸,欽明尚古,作民父母。” 唐 吳筠 《覽古》詩之九:“ 漢景 稱欽明,濫罰猶如斯。”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公主事舅姑》:“主上欽明,動修法制。”
詞語分解
- 欽的解釋 欽 (欽) ī 恭敬:欽佩。欽敬。欽慕。欽贊。欽遲(敬仰。舊時書函用語)。 封建時代指皇帝親自所做:欽命。欽賜。欽差(乮 )(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處理重大事件的官員)。 筆畫數:; 部首:钅;
- 明的解釋 明 í 亮,與“暗”相對:明亮。明媚。明淨。明鑒(a.明鏡;b.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c.明察)。明滅。明眸。明豔。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夥,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 清
網絡擴展解釋
“欽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īn míng,其核心含義為敬肅明察,主要用于形容君主的德行與治理能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敬肅明察:指恭敬嚴肅且洞察明晰,強調對事物或局勢的深刻理解與嚴謹态度。
例如《尚書·堯典》中記載:“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 此處“欽明”即贊美帝堯兼具莊重與明辨之德。
二、出處與演變
- 經典出處:
源自《尚書》,後經漢代學者馬融注解:“威儀表備謂之欽,照臨四方謂之明。” 意指威嚴的儀态與普照天下的智慧。
- 頌揚君主:
後世将“欽明”作為對君主的稱頌之詞,如唐代吳筠《覽古》詩雲:“漢景稱欽明,濫罰猶如斯。”
三、延伸用法
- 名字寓意:
現代常作為人名使用,“欽”象征尊敬與前途,“明”代表光明與睿智,整體寓意智慧與品德兼備。
- 引申贊賞:
在部分語境中,也可表達對某人能力或品質的高度推崇。
四、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詞:明察秋毫、睿智英明
- 反義詞:昏庸無道、剛愎自用
“欽明”最初是儒家經典中對聖王的贊美,後逐漸演變為對德才兼備者的稱頌。其内涵融合了莊重态度與卓越洞察力,兼具曆史厚重感與人文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欽明:一個古老而有趣的漢字
欽明,音qīn míng,是一個傳統的漢字,其意義豐富多樣,與尊敬、明亮、莊重等概念相關。
部首和筆畫
欽明由金屬部首“钅”和明字底部的月字旁組成,總共包含11個筆畫。
來源
欽明最早出現在古代典籍中,如《詩經》和《周易》等。在古代,它多用于描述某人的品德和才能。
繁體
在繁體字中,欽明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為「欽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欽明的寫法略有不同,「欽」字的上部分是「⻗」和「爾」的組合,下部是「斤」字;「明」字由「日」和「月」兩個部分構成。
例句
1. 他欽明高尚的品德深受大家的尊敬。
2. 這個房間的裝飾非常欽明,讓人感到明亮而莊重。
組詞
欽佩、欽慕、欽敬、明亮、明朗、明媚。
近義詞
尊崇、崇敬、崇拜。
反義詞
輕視、鄙視、蔑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