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漢語。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唐音梵音相雜時。”
(2).指 唐 詩及其風格。 宋 朱勝非 《秀水閑居錄》:“此 陳與義 《秋夜詩》也,置之 唐 音,不復可辨。”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學窮 宋 理談偏妙,詩合 唐 音自不知。”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餘與同人倡南社,思振 唐 音,以斥傖 楚 。”
“唐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指代漢語本身,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五代詩僧齊己在《贈念<法華經>僧》中描述“唐音梵音相雜時”,将漢語與梵語對舉。現代方言研究中,也有學者認為粵語、閩南語等保留了部分唐代語音特征,被稱為“古音”或“唐音”。
在日語語言學中,“唐音”(Tō-on)特指宋元時期傳入日本的漢字音,多用于禅宗術語或特定詞彙,如“行燈(あんどん)”。其讀音零散且專業性較強,區别于早期傳入的“吳音”“漢音”。
注:需注意區分不同語境下的含義,避免混淆文學概念與語言學概念。更多細節可參考《漢典》《隨園詩話》等文獻。
《唐音》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古代漢字讀音的一種變體。在古代,唐朝的音韻規則對漢字的讀音産生了很大影響,因此将這些讀音稱為唐音。
《唐音》是由“口”和“日”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分别為“丨丶一”。
《唐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唐朝(618年-907年),當時的文化繁榮使得漢字的讀音發生了較大變化。在今天的繁體字中, 《唐音》的寫法為「唐音」。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唐音》為例,它在古代的寫法為「唐音」,其中的“口”和“日”字形與現代相同,隻是筆畫的書寫順序有所不同。
1. 研究唐音有助于了解古代文獻的真實含義。
2. 他對唐音的研究造詣非常深厚。
1. 唐代:指中國曆史上的唐朝時期。
2. 唐風:指古代唐朝的文化風貌。
3. 唐人:指唐朝的人。
古韻、舊音
現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