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則的意思、象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則的解釋

猶法則。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權》:“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後可以緻治:是為象則。”《宋書·律曆志上》:“笛之長短,無所象則,率意而作,不由曲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象則”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象則”的核心含義為法則、規範。該詞由“象”(指事物的形象或特征)和“則”(指規則、标準)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符合某種形象或特征的準則”。

二、詳細解釋

  1. 傳統典籍中的用法
    在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保位權》中,以“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是為象則”為例,強調通過明确規範引導民衆行為,體現社會秩序建立的法則性。
    另一例見于《宋書·律曆志》,批評樂器制作“無所象則”,即缺乏統一标準,導緻隨意性。

  2. 現代語境中的擴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作為成語,引申為“事物形象與标準相符合”。例如,描述法院形象需符合公正象征,或技術領域中的圖像處理需遵循特定規範。

三、使用注意

四、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春秋繁露》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象則》的意思

《象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或者類比的規範、準則。它用來描繪某種事物、行為或原則具有參考價值和可循的樣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象則》這個詞由兩部分組成:象(xiàng)和則(zé)。

象:是一個意思是“形狀、形象”的漢字,部首是豕,總共有11個筆畫。

則:是一個意思是“法則、規範”的漢字,部首是刀,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象則》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論語》中,是孔子所說的一句話。在繁體字中,象則的寫法是「象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形的書寫與現代有所不同。《象則》在古時的寫法是「象則」。

例句

這個公司的成功經驗是我們的《象則》,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方法來提升業績。

組詞

象山、理想、則近、相對、行為

近義詞

規範、準則、标準、樣式、方式

反義詞

個人主義、隨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