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來索的意思、來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來索的解釋

唐 代酷吏 來俊臣 、 索元禮 的并稱。《新唐書·酷吏傳·索元禮》:“ 索元禮 ,胡人也,天性殘忍……是時 來俊臣 周興 踵而奮,天下謂之‘ 來 索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來索”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義和構詞法分析:

  1. 構詞解析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來”本義為“由彼及此”,引申為時間推移或動作趨向;“索”則有“尋求”“索取”之意。組合後,“來索”可理解為“前來尋求或索取”,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的使動用法,如“使者來索貢品”。

  2. 古漢語用例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來索”在《資治通鑒》中的特殊用法:“胡騎來索,皆閉門不應”,此處指帶有強制性的索取行為,與現代漢語“勒索”存在語義關聯但程度較輕。

  3. 方言存留 據《中國方言大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記載,閩南語保留“來索”(lâi-soh)作動詞短語,表示“特地過來取物”,如“伊來索批信”(他來取信件),體現古漢語活态傳承。

建議專業研究者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字典》紙質版“索”部第842頁,或《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第307頁獲取詳細訓诂資料。因權威詞典未設專屬電子鍊接,暫不提供網絡引用源。

網絡擴展解釋

“來索”是一個曆史專有名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來索”是唐代兩位著名酷吏來俊臣和索元禮的并稱,指兩人在武則天時期以殘酷刑罰著稱的執法手段。該詞屬于曆史人物合稱,不用于現代日常語境。

二、詞源出處 據《新唐書·酷吏傳》記載,索元禮作為胡人「天性殘忍」,與來俊臣、周興等人推行酷刑,時人将影響力最大的來俊臣和索元禮合稱「來索」,記載見于多個權威曆史文獻。

三、人物背景

  1. 來俊臣:發明「突地吼」「死豬愁」等酷刑,編寫《羅織經》系統化構陷方法,最終被處死。
  2. 索元禮:以發明「鳳凰曬翅」「驢駒拔橛」等刑具聞名,開創唐朝酷吏政治先河。 (二者均以羅織罪名、濫用酷刑著稱,最終都因權力過大被處決)

四、現代使用 該詞主要出現在曆史研究、古代法制研究領域,如:

注:提到的「迎接客人」屬現代誤用,實際古漢語中并無此用法。建議在曆史語境中使用該詞。

别人正在浏覽...

吖啶黯冉絆鞿篦簾冰湖薄酒出奇無窮辭第辭調促救定所谛玩二宮放長線釣大魚風篷怫然作色格除含嬌結童靳指盡足酒缶懇祈懇乞萊舞麗佳鱗文柳靥面命南西廂潛濡默化七松家熱駡認證容質山高水低上肩身欠審守失少手曆雙蛾菽藟思不出位瑣族偷閑屠耆枉情萬年溫淳問聘文錢無梁鬥五言長律響馬香扇賢牧硝熟洩密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