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土逐害的意思、飛土逐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土逐害的解釋

抛擲土丸以逐禽獸。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孝子不忍見其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絶鳥獸之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害’之謂也。”亦作“ 飛土逐肉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夫飛土逐肉,兒戲之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飛土逐害”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詞義解釋

指抛擲土塊或土丸驅逐禽獸,以防止它們侵害。該成語源自先民狩獵或守護行為,通過投擲土塊驅趕野獸,保護自身或親人的安全。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漢代趙晔《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孝子不忍見其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害’之謂也。”
(意為:孝子為保護父母遺體不被禽獸啃食,制作彈弓守護,并傳唱歌謠描述這一行為)。

三、結構與用法

四、相關延伸

此成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成語典故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飛土逐害

《飛土逐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土塊擊退害蟲或其他有害物品。它的拆分部首是飛、土、逐、害,筆畫順序依次是4、3、9、10。

《飛土逐害》一詞來源于古代農耕時期,在田地裡種植莊稼時,人們會使用飛快的手勢向害蟲揚土,以便驅趕它們遠離莊稼。這樣的做法在民間傳統中被稱為“飛土逐害”。

另外,在繁體字中,《飛土逐害》的寫法是「飛土逐害」。

古時候,《飛土逐害》這個成語的寫法有所變化。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字形是「蟪土禳猖」。而在《康熙字典》當中,寫法變為「蜚土豖害」。

以下是《飛土逐害》的例句:

1. 農民們用飛土逐害的方法,很好地保護了莊稼。

2. 我用飛土逐害的方法趕走了院子裡的老鼠。

飛土逐害也可以與其他成語組成兩個詞語:

1. 逐害而起:指主動去除害物,積極作為。

2. 飛土流砂:比喻詭計繁多,不容易鬥勝。

與《飛土逐害》意思相反的成語是「害土不逐」。意思是指害蟲不被趕走,而繼續損害莊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