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ad poor] 很貧窮以至沒有插錐的地方。形容絕對貧窮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漢· 荀悅《漢記·武帝紀》
(2) 又說“貧無立錐”
“貧無立錐之地”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他因戰亂流離失所,最終落得貧無立錐之地。”()
該成語不僅是經濟貧困的寫照,也常用于比喻精神或資源上的極度匮乏,例如“知識貧無立錐之地”。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書》《韓詩外傳》等文獻()。
《貧無立錐之地》是一個成語,形容極度貧窮,連立一個錐子的地方都沒有,用來形容貧寒絕境。
《貧無立錐之地》的部首分别是貝、立、金、钅,共計17個筆畫。
《貧無立錐之地》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楊子京薦言》一書中,形容當時的社會貧困現象。
《貧無立錐之地》為《貧無立錐之地》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例如“錐”字在古代常寫作“鑆”,“貧”字在古代常寫作“貧”。
他家貧窮到了極點,真可謂是貧無立錐之地。
貧苦、無立錐之地、貧困潦倒
一貧如洗、貧困潦倒、一貧如斯
富可敵國、財源廣進、財源滾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