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蓬頭垢面 ”。
“蓬垢”是“蓬頭垢面”的簡寫形式,形容人頭發散亂、面容污穢、不修邊幅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字面構成
整體含義
形容人因疏于打理而外表邋遢,常帶有生活困頓或精神頹廢的隱含意義。例如:“他蓬垢的模樣,像是經曆了長途跋涉。”
二、用法與語境
三、例句補充
四、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更推薦使用完整成語“蓬頭垢面”以增強表達規範性。
《蓬垢》(péng gòu)這個詞源于《詩經》,意為草木漆黑而混雜的樣子。它描述了荒野草叢雜亂、狼藉不堪的景象,比喻蓬亂、污穢或雜亂不堪的事物。
《蓬垢》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艹”是草字頭部首,“土”是土字底部首。按照漢字的筆畫順序分解,它總共有12個筆畫。
《蓬垢》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經典《詩經》中的《邶風·蓼莪》一篇中,用以形容景象凄涼的蓼莪草地。後來,人們常用《蓬垢》來形容各種草木茂盛、叢生混亂的場景。
繁體字“蓬垢”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會略有差異。以《說文解字》所記載的小篆字形為例,蓬字的寫法是“艹百人”,垢字的寫法是“土共人”。
1. 這個角落裡堆滿了蓬垢雜草,看起來非常淩亂。
2. 她的頭發亂蓬蓬的,一點也沒有整齊。
蓬松、蓬勃、雜蓬亂、草蓬、蓬頭垢面
雜亂、混亂、淩亂、蓬雜
整齊、有序、幹淨、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