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搖動。 唐 李德裕 《周秦行記論》:“故自卑秩,至於宰相;而朋黨若山,不可動搖。欲有意擺撼者,皆遭誣坐。” 宋 孔平仲 《越州飛來山》詩:“草木困擺撼,枯葉半不全。”
擺撼是漢語動詞,指通過外力使物體産生搖晃或震動的動作,引申為對事物施加影響使其動搖。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形結構
“擺”從“扌”(手部),本義為用手布置、搖動;“撼”從“扌”從“感”,強調通過動作引發震動。二字組合強化“搖動”的動态意象。
權威辭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收錄,“擺撼”釋義為:
搖動;震動。
示例引《朱子語類》:“如空中旋風,東西擺撼,無定向也。”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第6卷第789頁)
物理動作層
指實際外力導緻的物體晃動,如:
“狂風擺撼樹枝,落葉紛飛。”
(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36頁)
抽象引申層
喻指對觀念、局勢的沖擊或動搖,如:
“新思潮擺撼了傳統價值觀。”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23頁)
古典文獻用例:
宋·蘇轼《次韻答荊門張都官維見和惠泉詩》:“松根瀉寒響,擺撼中石甕。”
(來源:《蘇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冊第218頁)
現代語境用例:
地質學描述:“構造運動強烈擺撼地表岩層。”
(參考:《地質學名詞》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87頁)
說明:因權威詞典數據庫(如《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未開放線上全文檢索,本文來源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如需查證,可訪問中國辭書學會官網(http://www.cishu.org.cn)或國家語委語料庫(http://corpus.zhonghuayuwen.org)。
“擺撼”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其詳細解釋:
拼音:bǎi hàn
釋義:指搖動、搖撼,多用于形容物體或自然現象的動态。
文學典籍:
自然描寫:
根據語境,可替換為“搖動”“搖晃”“震蕩”等詞。
主要用于古詩詞或文學創作中,描述風、水、草木等自然物的動态,或比喻對穩固事物的動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可參考《漢典》或唐宋詩詞集注。
韛囊辦報并駕齊驅采蓮曲長生花襜襦超野敕語串訪毳殿大刀闊斧電磁場鬥牛短策峨然泛遊豐草告白耕地關東官樓規言矩步過關斬将痕璺呵索驩呼虎穴得子绛引加食潔己警官具體而微考徵空外魯魚湎亂派活,派活兒佩珍辟說乾溢七十二地煞熱症上晡聖道生态學審時虱多不癢士可殺不可辱螫乳曙華順長袒開貪婪銅腥突盜橢圜妄執卧起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