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竿的意思、踏竿的詳細解釋
踏竿的解釋
踏跷。 清 沉起鳳 《諧铎·雉媒》:“今日天氣晴佳,盍一作踏竿之戲。”參見“ 踏蹺 ”。
詞語分解
- 踏的解釋 踏 à 用腳踩:踏步。踏闆。踏青(春天到郊外散步。亦稱“踏春”)。踏雪。踏月。踐踏。糟踏。腳踏實地。 親自到現場去:踏看。踏勘。踏查。踏訪。 踩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竿的解釋 竿 ā 竹子的主幹:竹竿。立竿見影。揭竿而起。 特指“釣魚竿”:垂竿。投竿。竿釣。 古代指竹簡:竿牍(書信)。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踏竿”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踏跷”,即傳統技藝中的踩高跷活動。以下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指“踏跷”,即用長木棍綁在腿上行走的表演形式,常見于民俗活動或雜技表演。
- 拼音:tà gān,注音為ㄊㄚˋ ㄍㄢ。
二、文學例證
宋代詩人方回的詩句中多次出現該詞,例如:
- “踏竿氣欲絕,沙立僵且枯”(《秋大熱上七裡灘》),描述表演者在炎熱環境中的艱苦狀态。
- “踏竿倒挂似飛猱,水長船行拂樹梢”(《江行大雨水漲四首 其三》),以比喻手法展現動作的驚險。
三、曆史溯源
清代文獻《諧铎·雉媒》中記載:“今日天氣晴佳,盍一作踏竿之戲”,表明清代民間仍保留此類表演形式。
四、相關延伸
- 同義詞:踏跷、踩高跷。
- 文化意義:作為傳統技藝,常出現在節慶或祭祀活動中,兼具娛樂性和觀賞性。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諧铎》等古籍及宋代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踏竿》的意思
《踏竿》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指的是“用腳踩在竿子上行走”。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踏竿》這個詞的部首是“走”,總共由12畫組成。
來源
《踏竿》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竹林七賢故事。相傳,東漢末年有七位文人在竹林中隱居,他們在竿子上行走,以鍛煉身體,并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因此,“踏竿”一詞就衍生出來,成為描述在竿子上行走的意象。
繁體
《踏竿》的繁體字寫作「踏竿」,沒有什麼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較為繁瑣。《踏竿》一詞在古代寫作「蹋竿」。
例句
他輕松地踏竿過了河流。
組詞
踏高竿、踏空竿、踏碎竿
近義詞
走竿、跨竿
反義詞
下沉、跌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