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伐的意思、進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伐的解釋

猶進攻。《晏子春秋·問上五》:“災害加于諸侯,勞苦施于百姓,故讎敵進伐,天下不救,貴戚離散,百姓不與。”《梁書·蕭範傳》:“ 太清 元年,大舉北伐,以 範 為使持節、征北大将軍、總督 漢北 征讨諸軍事,進伐 穰城 。”參見“ 進攻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軍事行動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進軍讨伐”,常用于描述古代戰争中主動發起進攻、征讨敵方勢力的行為。以下從詞義解析、典籍用例及權威參考三方面詳細闡釋:

  1. 詞義解析

    “進”在古漢語中多表示“前進”“進攻”,《說文解字》釋為“登也”,引申為主動推進的軍事行動;“伐”則指“擊刺”“征讨”,《玉篇》注“伐,征也”。兩字組合後,“進伐”強調以進攻姿态展開的軍事讨伐,隱含戰略主動性,常見于描述古代戰争或政治征讨。

  2. 典籍用例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軍事語境。例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載“晉侯将進伐曹”,指晉國軍隊向曹國發起進攻;《三國志·魏書》亦有“遣将進伐,所向克捷”的記載,凸顯其“主動征讨并取勝”的語義特征。

  3. 權威參考

    《漢語大詞典》将“進伐”釋為“進軍攻擊”,并标注其常見于史書及軍事論述。現代漢語研究中,學者多将其歸類為古漢語軍事術語,與“征伐”“讨伐”近義,但更強調進攻的推進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進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進攻、征讨”,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軍事行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進伐”指主動發起攻擊或征讨,強調向敵方推進的軍事行為。注音為jìn fá(ㄐㄧㄣˋ ㄈㄚˊ)。

  2. 文獻例證

    • 《晏子春秋·問上五》提到:“災害加于諸侯,勞苦施于百姓,故讎敵進伐,天下不救。” 此處指因内政失序導緻外敵進攻。
    • 《梁書·蕭範傳》記載:“太清元年,大舉北伐……進伐穰城。” 描述蕭範率軍征讨穰城的史實。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與“進攻”“征讨”等詞義相近,反義詞則為“退守”“防禦”。其用法多與古代戰争或戰略部署相關,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4. 權威來源
    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工具書均将其定義為“進攻”,且通過古籍用例強化了詞義的準确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詞典的釋義差異,可參考上述來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冰河期比衆草庵楚吟翠黃打花鼓點涴凋殘鞮寄渎汙貳使奮讨忿阋羹魁格思鳏寡孤惸館勞古恠過時貨顧左右而言他恒沙數河蟹皇度畫事薦獻燋熬甲役荊轲舊坊酒壺橘林抗策空勤孔罇魁杓壸彜勑戒蠡結輪辋沒查利迷彩攀扯飄流氣盡少正舍利屍奪失舊實租四胑态貌檀施調引梯亂聽覽逶折烏麥鄉舊小歲賀洩洩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