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劣的衣服,蓬亂的頭發。謂不加修飾。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裴令公 有儁容儀,脫冠冕,麤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 明 王世貞 《祝希哲小簡墨迹跋》:“書極潦草,中有結法,時時得佳字,豈 晉 人謂 裴叔則 麤服亂頭亦自好耶?”
“麤服亂頭”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ū fú luàn tóu,其核心含義是形容衣着粗劣、頭發蓬亂,不加修飾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麤”同“粗”,指粗糙、粗劣;“服”指衣服;“亂頭”即頭發淩亂。整體形容人衣着簡陋、頭發未經梳理的樣貌。
引申義:
強調不刻意修飾外表,體現自然或隨性的狀态。但根據語境不同,可能帶有貶義(如形容邋遢)或褒義(如贊美天然去雕飾的氣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參考《世說新語》或成語詞典來源。
《麤服亂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的衣冠不整、頭發淩亂的樣子。
《麤服亂頭》的拆分部首為麥、缶、原,總共有17畫。
《麤服亂頭》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年》一文中。
《麤服亂頭》的繁體寫法為「麤褲亂頭」。
在古代漢字中,「麤」字的寫法為「麤麤」,「褲」字的寫法為「褲衩」,「亂」字的寫法為「亂亂」,「頭」字的寫法為「頭頭」。
他麤服亂頭地走進了會議室,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組詞:
- 麤糲(形容衣着不整潔)
- 亂發(指頭發淩亂的樣子)
- 狼狽不堪(形容衣冠不整、狼狽不堪的狀況)
近義詞:
- 褴褛不堪(形容衣着破爛不堪)
- 頹唐不振(形容衣着淩亂、行為頹廢的狀态)
反義詞:
- 整齊劃一(形容衣冠整潔、頭發整齊的樣子)
- 裝束典雅(指衣冠整潔、打扮講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