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身的意思、分段身的詳細解釋
分段身的解釋
佛教語。謂輪回六道的凡身俗體。輪回六道之身,各隨其業因而壽命有分限,形體有段别,故曰分段身。 唐 拾得 《詩》之五:“得此分段身,可笑好形質。” 明 李贽 《與袁石浦書》:“以為此分段之身禍患甚大,雖轉輪聖王不能自解免也。”亦省作“ 分段 ”。 宋 秦觀 《陪李公擇觀金地佛牙》詩:“薄伽梵相含空虛,化人分段同璠璵。”
詞語分解
- 分的解釋 分 ē 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範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由整體中取出或産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 由機構内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俷 )。 散,離:分裂。分離。分别。
網絡擴展解釋
“分段身”是佛教術語,指因業力而在六道輪回中形成的凡俗軀體,其壽命與形态受因果限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該詞源于佛教輪回觀,指衆生因業力不同,在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中投生時獲得的軀體。其壽命長短、形體特征均受前世業因制約,故稱“分段”。
-
詞源與文獻引用
- 唐代拾得《詩》之五提到:“得此分段身,可笑好形質”,強調肉身因業力而短暫虛幻。
- 明代李贽《與袁石浦書》稱分段身為“禍患甚大”,反映佛教對世俗軀體的超脫态度。
-
簡稱與擴展用法
宋代秦觀在《陪李公擇觀金地佛牙》詩中簡稱為“分段”:“化人分段同璠璵”,以美玉喻佛法超越肉身局限。
-
相關概念辨析
需注意與“身段”(戲曲中的形體動作)區别,二者雖字形相近,但語義無關。
該詞承載佛教對生命形态的哲學思考,強調因果業力對肉身的支配,常見于古典文獻與佛學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段身這個詞指的是根據身體的不同部位而進行分段或劃分的意思。它的部首是“身”,共有七畫。這個詞的來源來自古代的漢字寫法,古時候的“身”字寫作“⺣”,表示人的身體。例如,在武術、雕塑或解剖學中,我們常将人體根據不同的部位進行分段,以便更好地了解人體結構。例如,我們可以将人體分為頭部、軀幹、四肢等部分進行研究。
繁體字形式有些不同,它的寫法是 “⺧”。
下面是一個使用分段身這個詞的例句:
在解剖學課上,教授使用模型展示了人體的分段身結構。
除了分段身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彙,如“分割”、“劃分”、“分部”等,它們都表示将一個整體切分成幾部分。
與分段身相反的詞語是“整體”,它指的是未經分割或整體的狀态。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