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命的意思、索命的詳細解釋
索命的解釋
索取性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果報·戮子》:“次日,其魂即叩母舅扉索命, 張 不數日暴卒。”《警世通言·蔣淑真刎頸鴛鴦會》:“本婦病中,但瞑目,就見向日之 阿巧 和 李二郎 偕來索命,勢漸獰惡。” 歐陽山 《苦鬥》五八:“ 何不周 摸不清她的來意,隻當是那小丫頭已經斷了氣,她是來索命的,當時要躲也躲不及,隻好硬着頭皮坐着。”
詞語分解
- 索的解釋 索 ǒ 大繩子或大鍊子:索子。索道。鋼索。絞索。線索。 搜尋,尋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讨取,要:索還。索求。索取。勒索。 盡,毫無:索然無味。 單獨:離群索居。 姓。 筆畫數:; 部首:糸;
- 命的解釋 命 ì 動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脈。性命。相依為命。 迷信認為生來就注定的貧富、壽數等:天命。命相(刵 )。命運(.迷信指生死、貧富和一切遭遇;.喻發展變化的趨向,如“人民一定能掌
專業解析
索命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索命指追讨性命,多用于描述亡靈或鬼神因冤屈、仇恨向生者讨還性命的行為。
- 字義解析:
- 索:索取、讨要(《漢語大詞典》"索"字條,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P1423)。
- 命:生命(《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P915)。
合稱即強調"強行奪取生命"的強制性。
二、文化延伸與民俗觀念
該詞承載中國民間對"因果報應"的信仰,常見于兩類語境:
- 冤魂索命
指含冤而死者的亡靈向仇人複仇,如《聊齋志異·席方平》中"冤魂相索"的描寫(中華書局2014版,P310)。
- 鬼神索命
道教、佛教觀念中,作惡者可能被陰司使者(如黑白無常)索命,見《玉曆寶鈔》"勾魂攝魄"之說(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版,P89)。
三、使用場景與語義特征
- 字面義:超自然力量奪取生命(例:"厲鬼半夜索命")。
- 比喻義:極端困境或心理壓迫(例:"高利貸主日日登門,如同索命")。
- 情感色彩:含強烈貶義,暗含道德譴責(《漢語貶義詞研究》,語文出版社2018,P207)。
參考文獻(權威學術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2.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 蒲松齡. 《聊齋志異》[M]. 中華書局, 2014.
- 李安綱. 《玉曆寶鈔民俗研究》[M].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9.
- 周薦. 《漢語貶義詞研究》[M]. 語文出版社, 2018.
網絡擴展解釋
“索命”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索取性命,通常指因冤屈、仇恨或因果報應而向他人追讨性命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索”指索取、追讨,“命”指性命。合起來即“讨要性命”,常見于描述冤魂、厲鬼向仇人複仇的語境,或指因果報應中的償命行為。
- 權威來源:漢典()和《野獲編》《警世通言》(、5)均明确将其定義為“索取性命”。
2.文學與曆史例證
- 《三國演義》:毛皇後死後化為冤魂向魏明帝曹叡索命,導緻其患病身亡()。
- 《初刻拍案驚奇》:丁戌因負心害人,被冤魂索命()。
- 民間故事:如孩童之母因孩子被害向兇手索命()。
3.使用場景
- 鬼神故事:多用于志怪小說或靈異事件中,如“冤魂索命”“厲鬼索命”。
- 現實比喻:也可比喻因罪孽深重而遭受報應,例如“作惡多端終被索命”()。
4.補充說明
- 常見搭配:如“索命鬼”“索命符”,均強調威脅生命的緊迫性()。
- 近義詞:“讨命”“要命”,但“索命”更側重因果報應的主動追讨()。
“索命”一詞多用于文學、宗教或民俗語境,強調因果報應或超自然力量對生命的追讨。需注意,部分網絡釋義(如)将其曲解為“追求生命意義”,屬于誤讀,實際并無此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嗷嘈腌臜腸荒腹熱陳修宸旨楚人一炬蹿躂醋息錢抵搭鬥蛙餓喂方裔格論構築鳏寡孤惸冠冕官養國難當頭鴻健胡吃海塞健實界碑九部樂揪撇狷暴開火泐布冷宦涼光踉跄廉明裡擋籠坊馬價珠泯棼命蹇時乖泥巴腿潘郎普陋茹傾褚饒士人貓三雄燒馬沈遠舍然什件兒水照雲光通候同羅往渚還汀卧褥香爐汙泥濁水午橋詳究湘劇顯授蕭斧小盡枭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