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夏曆小月。亦指小月的末日。 唐 韓鄂 《歲華紀麗·晦日》:“大酺小盡。”原注:“月有小盡大盡,三十日為大盡,二十九日為小盡。” 宋 朱敦儒 《小盡行》:“ 藤州 三月作小盡, 梧州 三月作大盡。哀哉官曆今不頒,憶昔昇平淚成陣。”《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那年七月,又是小盡,轉眼之間,便到八月。”《負曝閑談》第二回:“耳邊廂忽聽見有人打門的聲音,想了一想今天二十九是個小盡,大約讨帳的來了。”
“小盡”是一個與農曆月份相關的傳統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指農曆中的小月,即僅有29天的月份,也特指該月的最後一天。與之相對的是“大盡”(30天的大月)。
又稱“小建”,如《負曝閑談》注解說“小盡”即“小建”。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盡量節約”的引申義,但該用法缺乏古籍例證,可能為現代誤讀,建議以傳統曆法解釋為準。
可通過訪問 查看原始文獻例證。
小盡(xiǎo jì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事情隻做到一半,沒有完全完成。
小盡的部首是小,筆畫數為3。
小盡是由小和盡組成的,小表示事物的規模較小或程度較輕,盡表示做到最大程度。合在一起表示沒有完全做到,隻是做了一部分。
小盡在繁體字中寫作小盡。
小盡在古時候的寫法較為簡單,隻有兩個筆畫,且沒有部首。寫作小共或小四。
1. 這件事情沒有小盡,你得繼續努力。
2. 他隻是小盡了一下午,還有很多工作要完成。
小盡的相關詞語有:盡力、盡職、完盡。
小盡的近義詞有:未盡、半途而廢、懈怠。
小盡的反義詞有:盡善盡美、盡如人意、盡心盡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