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治,治理。《書·梓材》:“惟其陳修,為厥疆畎。” 孔 傳:“惟其陳列修治,為其疆畔畎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下》:“陳,治也。《周官·稍人》注引《小雅·信南山篇》‘維 禹 敶之’,《毛詩》敶作‘甸’,雲:甸,治也。《多方》曰:‘畋爾田。’《齊風·甫田》曰:‘無田甫田。’田、甸、畋、敶、陳,古同聲而通用。陳、脩皆治也。《傳》訓‘陳’為‘列’,失之。”
陳修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詞義演化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分解
陳:《說文解字》釋為「宛丘,舜後妫滿之所封」,本義指宛丘之地,後衍生出陳列、陳述、陳舊三層引申義。《漢語大詞典》記載其「布陳」義項可追溯至《尚書·鹹有一德》「伊尹既複政厥辟,将告歸,乃陳戒于德」。
修:《爾雅·釋诂》載「修,長也」,原指修飾使長,後引申為整治、研習、修養等義。《康熙字典》引《周禮·天官》「乃修闾之法」注雲「修,除其穢也」,強調其治理含義。
二、綜合釋義 作為并列結構複合詞,「陳修」在古籍中多作動詞使用:
該詞現代漢語中已退出口語體系,主要保留在曆史文獻研究與姓名學領域。作為人名稱謂時,取《周易·乾卦》「修辭立其誠」與《禮記·大學》「修身齊家」的複合意象,寄托陳述美德、修養身心的寓意。
“陳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修治、治理,常見于典籍文獻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陳修”由“陳”與“修”組合而成,二者均有“治理”之意: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梓材》:“惟其陳修,為厥疆畎。”
“陳”與“甸”“畋”“敶”等字古音相近,可通用,均含“治理”義。例如:
需注意“陳”在此詞中非“陳舊”或“陳列”義,而是古漢語中的特殊用法。孔安國早期注解的偏差已被後世考據修正。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經義述聞》或《尚書》相關注疏。
八命本穑邊城冰清不辱財寶長鳴纏夾不清赤包兒叱列伏瓷瓶讀記敦琢泛拜飛逝豐度翩翩風胎副将婦女解放高額攻玉以石軌路過曆減折家冤畿邦集藏精厲金鈎子金錢癬斤然金桃砍土镘空心大老力士流沛離殃利益均沾亂命馬蹄蓮密偶旁推側引鵬鷃潛浮輕駕起贓區區矻矻人不自安儒衣散直山縣説起書筒讨負同形微國委翳汙宮夏李憲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