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翠色的寶珠。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寶石》:“翠者名馬價珠。” 明 曹昭 《格古要論·珍寶論·馬價珠》:“青珠兒出西番諸國,色青如翠……大者顔色好者直錢其價如馬,故謂之馬價珠。”
“馬價珠”是古代對一種青翠色寶珠的稱謂,其名稱源于其珍貴程度與馬匹價值相當。以下是綜合權威文獻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馬價珠是一種翠綠色寶珠,産自西域地區(如于阗國,今新疆和田一帶),因成色上乘者“價值如馬”而得名。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翠者名馬價珠”,強調其顔色特征。
曆史文獻記載
用途與文化價值
馬價珠在唐代被視為珍品,如宰相李德裕曾将其收藏于洛陽平泉山莊,與奇石名木并列。其用途多見于珠寶裝飾,如鑲嵌于管索等器物。
争議與考辨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及《紅樓夢》中“馬價珠”喻指即将消亡的事物,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後人引申義。
建議關注《格古要論》《本草綱目》等古籍原文,或查閱考古研究獲取更精準信息。
《馬價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馬匹的珠寶首飾。這裡的“馬”指馬匹,而“價珠”則指珠寶首飾。
《馬價珠》這個詞的部首是“馬”,它屬于形聲字;筆畫數為15畫。
《馬價珠》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反映了古人對馬匹的珍視和對珠寶的崇尚。在古代,馬匹是一種重要的交通和戰争工具,而珠寶則象征着財富和地位。因此,馬匹的珠寶首飾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馬價珠》的繁體字為《馬價珠》。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而《馬價珠》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馬價珠。
1. 這匹馬上佩戴着各種馬價珠,顯得格外威風凜凜。
2. 商人從東方帶來了一些珍貴的馬價珠,足以讓貴族瘋狂。
馬匹、馬車、馬鞭、珠寶、首飾
馬飾、馬道、馬裝、寶珠、珠翠
無相關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