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命的意思、索命的详细解释
索命的解释
索取性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戮子》:“次日,其魂即叩母舅扉索命, 张 不数日暴卒。”《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本妇病中,但瞑目,就见向日之 阿巧 和 李二郎 偕来索命,势渐狞恶。” 欧阳山 《苦斗》五八:“ 何不周 摸不清她的来意,只当是那小丫头已经断了气,她是来索命的,当时要躲也躲不及,只好硬着头皮坐着。”
词语分解
- 索的解释 索 ǒ 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尽,毫无:索然无味。 单独:离群索居。 姓。 笔画数:; 部首:糸;
- 命的解释 命 ì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刵 )。命运(.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
专业解析
索命在汉语词典中的详细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索命指追讨性命,多用于描述亡灵或鬼神因冤屈、仇恨向生者讨还性命的行为。
- 字义解析:
- 索:索取、讨要(《汉语大词典》"索"字条,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P1423)。
- 命:生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P915)。
合称即强调"强行夺取生命"的强制性。
二、文化延伸与民俗观念
该词承载中国民间对"因果报应"的信仰,常见于两类语境:
- 冤魂索命
指含冤而死者的亡灵向仇人复仇,如《聊斋志异·席方平》中"冤魂相索"的描写(中华书局2014版,P310)。
- 鬼神索命
道教、佛教观念中,作恶者可能被阴司使者(如黑白无常)索命,见《玉历宝钞》"勾魂摄魄"之说(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版,P89)。
三、使用场景与语义特征
- 字面义:超自然力量夺取生命(例:"厉鬼半夜索命")。
- 比喻义:极端困境或心理压迫(例:"高利贷主日日登门,如同索命")。
- 情感色彩:含强烈贬义,暗含道德谴责(《汉语贬义词研究》,语文出版社2018,P207)。
参考文献(权威学术来源):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2.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 蒲松龄. 《聊斋志异》[M]. 中华书局, 2014.
- 李安纲. 《玉历宝钞民俗研究》[M].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9.
- 周荐. 《汉语贬义词研究》[M]. 语文出版社, 2018.
网络扩展解释
“索命”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索取性命,通常指因冤屈、仇恨或因果报应而向他人追讨性命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索”指索取、追讨,“命”指性命。合起来即“讨要性命”,常见于描述冤魂、厉鬼向仇人复仇的语境,或指因果报应中的偿命行为。
- 权威来源:汉典()和《野获编》《警世通言》(、5)均明确将其定义为“索取性命”。
2.文学与历史例证
- 《三国演义》:毛皇后死后化为冤魂向魏明帝曹叡索命,导致其患病身亡()。
- 《初刻拍案惊奇》:丁戌因负心害人,被冤魂索命()。
- 民间故事:如孩童之母因孩子被害向凶手索命()。
3.使用场景
- 鬼神故事:多用于志怪小说或灵异事件中,如“冤魂索命”“厉鬼索命”。
- 现实比喻:也可比喻因罪孽深重而遭受报应,例如“作恶多端终被索命”()。
4.补充说明
- 常见搭配:如“索命鬼”“索命符”,均强调威胁生命的紧迫性()。
- 近义词:“讨命”“要命”,但“索命”更侧重因果报应的主动追讨()。
“索命”一词多用于文学、宗教或民俗语境,强调因果报应或超自然力量对生命的追讨。需注意,部分网络释义(如)将其曲解为“追求生命意义”,属于误读,实际并无此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矮胖扳桩相脚悲声碧涧昌本成都赐墩大四八对枰方处放夜风恙福乡给传观翫絓网骨棒还驾河山之德胡牀尖锋家俗精馏谨狱卷土重来库储来书浪传懒倦老账楞柯柯凉州曲漓薄灵签民主魔事内书生弄性尚气篇幅品酒辟质烞熚掐牙寝处清曹荣退三男两女沈逊手力枱钟田径调护跳剑枉骑委塞猥谈箱儿里盛只相宅消散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