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論的意思、格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論的解釋

精當的言論;至理名言。 南唐 李中 《獻喬侍郎》詩:“格論思名士,輿情渴直臣。”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善乎, 浦江 鄭氏 對 太祖 之言曰:‘臣同居無它,惟不聽婦人言耳。’此格論也。”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筮仕·谒選》:“官中還債,莫若任前省錢。時稱‘格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格論”有兩種不同領域的解釋,需分情況說明:

一、數學領域(抽象代數分支)

格論是研究偏序集合中特殊結構的代數分支,其核心概念為「格」(Lattice)。定義如下:

  1. 數學定義:設集合$L$上定義了兩個二元運算∨(并)和∧(交),若滿足以下公理:

    • 幂等律:$a∨a = a$,$a∧a = a$
    • 交換律:$a∨b = b∨a$,$a∧b = b∧a$
    • 結合律:$a∨(b∨c)=(a∨b)∨c$,$a∧(b∧c)=(a∧b)∧c$
    • 吸收律:$a∨(a∧b)=a$,$a∧(a∨b)=a$ 則稱$(L,∨,∧)$為一個格。
  2. 應用領域:作為布爾代數的推廣,格論在泛函分析、計算機科學、邏輯學、圖論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二、漢語詞彙(成語用法)

指文辭高雅、富有哲理的言論,常見于文學或曆史文獻:

  1. 基本含義:由“格”(格調高雅)和“論”(言論)組成,形容語言精妙、内涵深刻。
  2. 古籍例證:
    • 南唐李中《獻喬侍郎》:“格論思名士,輿情渴直臣。”
    • 明代謝肇淛稱鄭氏之言為“格論”,清代黃六鴻引用“官中還債,莫若任前省錢”作為範例。
  3. 現代用法:可用于贊美文章、演講等内容的文采與深度,例如“時稱格論”“打破風格論”。

兩種解釋需根據上下文區分使用。數學領域釋義來自代數理論,漢語釋義則源于古典文學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論》的意思

《格論》是一本關于格物緻知的哲學著作,旨在通過觀察事物的本質和現象之間的關系來達到理性認識的目的。格物指的是通過觀察、實驗和推理等方式來研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緻知則是指通過認識事物的本質規律來獲取知識和智慧。

《格論》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格論》一詞的拆分部首為⺮和言,其中⺮是表示竹的部首,言是表示言語的部首。《格論》總共由12個筆畫構成。

《格論》的來源

《格論》是由中國古代哲學家王陽明所著,在明代成書。王陽明強調道德倫理在人的實踐中的重要性,他認為通過觀察事物的本源以及自我反省,人們可以認識到心靈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内心的自覺和道德的成長。

《格論》的繁體

《格論》的繁體字為《格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格論》一詞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在篆書時代,它的寫法為「木言」;在隸書時代,寫法為「⺮言」;到了楷書時代,寫法變為「⺮言」。

《格論》的例句

《格論》的内容非常豐富,其中的一句例子如下:

「知行合一」——表示認識和實踐應該密切結合,隻有通過實踐去驗證認識才能真正獲得知識。

《格論》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基于《格論》一詞的意義,我們可以構造以下組詞:

格學、格物緻知、格物、格理、格局、格緻

近義詞:緻知、格物緻知

反義詞:迷信、虛無主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