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急暴戾。《資治通鑒·宋明帝泰始元年》:“ 廢帝 幼而狷暴。及即位,始猶難太後、大臣及 戴法興 等,未敢自恣。”
“狷暴”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形容性格偏激、急躁且暴戾的特點,屬于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性格中兼具“狷”與“暴”兩種特質:
兩者結合後,形容人行事沖動、性情暴烈且難以自控。
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描寫中,例如《資治通鑒·宋明帝泰始元年》記載:“廢帝幼而狷暴”,描述南朝宋廢帝劉昱幼年時性格偏激暴虐。
“狷暴”屬于複合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例如“狷”單獨使用時可能帶有“清高”之意(如“狷介之士”),但在“狷暴”中詞義偏向負面。
《狷暴》是一個漢字詞語,擁有豐富的内涵。它可以表示性情獨立、堅持原則和主張的人,也可以表示個性古怪、難以捉摸的人。
《狷暴》的部首是犬,并且它由8個筆畫組成。
《狷暴》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據研究,狷(juàn)指“剛愎自用,不馴順”,意為剛強,暴(bào)指“強橫,傲慢”,意為兇暴。古代人們在描述某些人的性格時,可能會使用《狷暴》來形容這種複雜的心理特質。
繁體字形式為「獧暴」,其中「獧」是「狷」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狷」的形狀稍有不同,它的上部看起來像是兩隻小狗,下部則像是山的形狀。而「暴」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 古代的寫法中,與現在有些不同,但整體的意思和現代相似。
1. 他狷暴的個性使他在工作中顯得非常固執。
2. 她的狷暴性格讓她在朋友圈裡與衆不同。
3. 這個大師雖然狷暴,但其作品精湛無比。
狷暴表示個性獨立、堅持原則和主張的人,可以與其他詞語進行組合,例如:
1. 狷暴剛直:意為個性獨立而堅持原則。
2. 狷暴難馴:意為個性古怪,難以捉摸。
近義詞:狷狂、剛烈、倔強。
反義詞:柔順、溫和、馴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