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素冠的意思、素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素冠的解釋

(1).白色的帽子。古代遭兇喪事時所戴。《禮記·曲禮下》:“大夫、士去國,踰竟,為壇位,鄉國而哭,素衣、素裳、素冠。” 孔穎達 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離君,故其衣、裳、冠皆素,為兇飾也。”

(2).《詩·桧風·素冠》:“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 毛 傳:“庶,幸也;素冠,練冠也。”又《〈素冠〉序》:“《素冠》,刺不能三年也。” 毛 傳:“喪禮,子為父,父卒,為母,皆三年,時人恩薄禮廢,不能行也。”後因以“素冠”為對不能克盡孝道者的譏刺語。《晉書·顧和傳》:“吾在常日猶不如人,況今中心荒亂,将何以補於萬分,祇足以示輕忘孝道,貽素冠之議耳。”《北史·孝行傳序》:“斯乃詩人所以思素冠, 孔 門有以責衣錦也。” 宋 王禹偁 《記孝》:“古者大臣有喪,三年不呼其門。故 閔子 腰絰從公,《春秋》謂君使之非也,《素冠》之詩,疾之已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素冠”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素”指白色,“冠”為帽子,合指白色帽子。古代多用于兇喪場合,是守喪期間的重要服飾标志。

  2. 喪禮背景
    《禮記·曲禮下》記載,大夫、士離開故國時需穿戴素衣、素裳、素冠,以表哀悼。孔穎達注疏稱這類素色服飾為“兇飾”,象征對變故的悲痛。


二、文獻溯源

  1. 《詩經·桧風·素冠》
    詩中“庶見素冠兮,棘人栾栾兮”一句,毛傳解釋“素冠”為“練冠”(粗麻制成的喪冠),并指出此詩旨在諷刺當時社會孝道衰微,無法遵守守喪三年的禮制。

  2. 引申象征
    漢代《詩序》進一步強調,“素冠”成為批判薄葬風氣的文化符號,暗含對禮崩樂壞的譴責。


三、詞義演變

  1. 成語化用法
    現代漢語中,“素冠”偶被引申為品德高潔、不染世俗的象征,如形容人行為端正(提及)。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依據,可能是基于白色象征純潔的聯想。

  2. 使用注意

    • 古典文獻中的“素冠”多與喪禮相關,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 作為成語的用法較少見,多見于文學化表達。

“素冠”的核心含義為白色喪冠,承載古代喪禮文化及儒家孝道觀。其現代引申義雖存在,但需謹慎區分語境。如需深入研究,可參考《禮記》《毛詩注疏》等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素冠的意思

素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沒有華麗裝飾的帽子,即素色的帽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素冠的部首是冠(頭冠),總共有11畫。

來源

素冠的來源比較早,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其中的“冠”指的是頭上戴的禮帽,而“素”則表示素色,即不用華麗的顔色裝飾。

繁體

《素冠》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素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存在變遷,但「素冠」的基本形态并未大改。古代書法中的寫法略有不同,多數書法家會更加強調字形的美感,但整體識别度與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

1. 她戴着一頂素冠,在演唱會上吸引了衆多觀衆的目光。

2. 他平日裡喜歡穿着素冠,給人一種清雅的感覺。

3. 在古代,素冠是士人的标志之一,象征着清廉正直的品質。

組詞

素冠可以組成詞語或成語,如:素衣、素食、千古一律的素冠軍、素冠冕、素冠百城等。

近義詞

素冠的近義詞包括:素帽、樸素的帽子、簡樸的冠。

反義詞

素冠的反義詞為:華麗冠、華服、鮮豔的帽子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