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rimpy;economical;thrifty] 不浪費財物;節省
他們為儉省到幾乎有失體統而感到自豪的程度
節約;節省。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劉僕射判官》詩:“ 襄陽 幕府天下異,主将儉省憂艱虞。”《宋史·禮志二十六》:“園陵制度,務遵儉省。”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 瑞宣 決定給老人慶壽,隻是酒菜要比往年儉省一點。”
“儉省”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在物質使用或生活開支上注重節約、不浪費。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不浪費財物,愛惜資源,注重節省。常用于描述生活開支或資源使用的節制态度。例如:“他們為儉省到幾乎有失體統而感到自豪”(引自)。
構詞方式
由“儉”(節儉)和“省”(節省)兩個同義字并列組成,強調雙重含義的疊加。
“儉省”強調通過節制行為避免浪費,既可用于個人生活,也可擴展至公共事務。其含義與“節儉”相近,但更突出主動節省的意圖。
儉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節約、勤儉。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儉(jǐan)和省(shěng)。
儉由人偏旁組成,表示與人有關;省由缺旁組成,表示削減。
儉的拆分筆畫為7畫(人:2畫,兒:2畫,一:1畫,丨:1畫,丿:1畫);省的拆分筆畫為9畫(缶:6畫,丶:1畫,廾:2畫)。
儉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儉以養廉"。在古代社會,特别是農耕社會,人們普遍崇尚節儉。這個詞語的意義逐漸擴大,成為了對一種謹慎、節約、不浪費的行為的稱呼。
儉省的繁體字為儉省。
在古代,儉省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儉寫作儉,省寫作親。
1. 他從小生活艱苦,一直都很儉省。
2. 節約糧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方面,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好儉省的習慣。
儉樸、儉約、省吃儉用
節約、勤儉、節儉
奢侈、浪費、鋪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