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惡的意思、麤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惡的解釋

亦作“麄惡”。1.粗糙;不精細。《荀子·禮論》:“故文飾、麤惡,聲樂、哭泣,恬愉、憂戚,是反也。”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十:“ 王荊公 性簡率,不事修飾奉養。衣服垢污,飯食麤惡,一無有擇。”《武王伐纣平話》卷上:“後有宮監送 馮氏 去冷宮,朝食凍薤冷飯,夜卧麄惡床席。”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榕》:“﹝榕﹞木理麤惡,不堪作器用。”

(2).謂言語舉止等粗野兇惡。《起世因本經·最勝品下》:“此之衆生,麤惡言語,駡詈於我,以手打我。”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汝為佛弟子,當念經持戒,如何出麄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麤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麤”和“惡”兩字組成:

  1. 麤(cū)
    同“粗”,本義指行超遠,後引申為“粗糙、粗魯”之意。例如《左傳》中“麤粝”指粗米,形容質地不精細;《禮記》中“麤衰”指粗麻喪服,體現簡樸之意。

  2. 惡(è)
    本義為“不良、兇劣”,可指品質低劣(如“惡行”)、環境險惡(如“惡地”),或人性兇暴(如“兇惡”)。

組合釋義
“麤惡”多用于形容兩類情景:

應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籍或佛教經典,例如佛教“十惡業”中的“麤惡語”即指粗俗傷人之言。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若在文獻中遇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提示:若您是在特定文本中見到此詞,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更精準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麤惡(cū è)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粗暴、兇惡。麤惡的部首是鬼,筆畫數為10。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 在繁體字中,麤惡的寫法仍然保持一緻。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相同的部首和筆畫組成。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麤惡這個詞。例如,他的舉止粗魯無禮,真是麤惡到了極點。這句話表達了一個人行為粗暴兇惡的程度。 麤惡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組。例如,麤惡不文明表示一個人邋遢、無禮,缺乏文明素質。近義詞包括粗暴、兇蠻、兇悍等。而反義詞則是文明、溫和、禮貌等。 希望這些簡短友好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