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匏笙的意思、匏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匏笙的解釋

(1).即笙。因用匏為座,故名。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音者,土曰塤,匏曰笙。”《新唐書·南蠻傳下·骠》:“有大匏笙二,皆十六管,左右各八,形如鳳翼……又有小匏笙二,製如大笙。”

(2).泛指樂器。 清 丁澎 《<定山堂詩馀>序》:“詩為有律之文章,而非匏笙之辭曲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匏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樂器,其解釋可從以下四方面展開:

1. 基本定義與構成
匏笙屬于周代“八音”分類中的“匏”類樂器,因以葫蘆(匏)為底座而得名。其結構獨特,如《新唐書》記載的“大匏笙”有16根竹管,左右各8根,形似鳳翼,竹制簧片通過匏體發聲。

2. 曆史與文化背景
作為農耕文化的代表樂器,匏笙最早隨中原文化傳入雲南等地區,并與當地文化融合,演變為葫蘆笙。漢代《風俗通》提到“匏曰笙”,說明其曆史可追溯至先秦時期。

3. 音色與材質特點
與普通笙不同,匏笙的簧片為竹制(傳統笙為銅制),音色更為柔和。其共鳴腔體由天然葫蘆制成,兼具實用性與自然美感。

4. 文獻記載與演變
除《新唐書》外,宋代典籍也将其歸為“土音”樂器,表明其在不同朝代的應用與演變。現代民族樂器葫蘆笙即由匏笙發展而來,保留了傳統形制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新唐書·南蠻傳》等曆史文獻,或參考民族樂器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匏笙

《匏笙》,拆分部首分别為匕和竹,總計有7畫。該詞為中國傳統樂器之一,由匏和笙兩個字組成。

來源

《匏笙》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我國古代文獻《詩經》中,其中一篇叫做《東門之笙》,描述了使用匏和笙演奏音樂的場景。匏箬是指葫蘆,而笙是指竹制的吹奏樂器。

繁體

在繁體字中,匏和笙的字形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漢字書寫中,匏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匕部為"㇒",竹部為一豎兩橫。

例句

1. 他手握着匏笙,吹奏出悠揚的樂曲。

2. 在古代宮廷中,匏笙是貴族喜愛的樂器之一。

組詞

匏箬、笙箫、笙歌、匕鈎笙矢

近義詞

葫蘆箫

反義詞

其他樂器的名稱,如琴、筝、鼓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