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訾的意思、竊訾的詳細解釋
竊訾的解釋
亦作“ 竊貲 ”。占有别人的資財。《漢書·揚雄傳下》:“ 司馬長卿 竊訾於 卓氏 , 東方朔 割﹝炙﹞於 細君 。”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 東方曼倩 ,滑稽不雅; 司馬長卿 ,竊貲無操。”
詞語分解
- 竊的解釋 竊 (竊) è 偷盜:偷竊。竊取。 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竊位。竊奪。 私自,暗中:竊笑。竊聽。 謙辭,指自己:竊謂。竊以為可行。 盜偷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 訾的解釋 訾 ī 錢財:訾算。 估量,限度:“訾粟而稅”。 希求:“不訾重器”。 古同“咨”,嗟歎聲。 古同“恣”,恣縱,狂放。 姓。 筆畫數:; 部首: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竊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非法占有他人的財物或資源,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
- 同義詞變體:在曆史文獻中也被寫作“竊赀”或“竊貲”,“赀”與“訾”通假,均指財物。
2.結構與發音
- 拼音:qiè zī(“竊”意為偷盜,“訾”通“資”,指財物)。
- 詞性:動詞性短語,多用于描述行為。
3.曆史用例
- 漢代《漢書·揚雄傳》提到司馬相如(司馬長卿)“竊訾於卓氏”,暗指他與卓文君私奔并帶走其家財的争議行為。
- 北齊《顔氏家訓》批評東方朔和司馬相如“滑稽不雅”“竊貲無操”,體現該詞常用于道德批判。
4.現代使用
- 使用頻率: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語境中。
- 延伸意義:可引申為對他人成果、名譽等無形資産的侵占,但需結合具體語境。
“竊訾”是帶有道德批判色彩的古語,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其具體含義。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建議參考《漢書》《顔氏家訓》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竊訾》的意思
《竊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偷竊、盜竊。指非法占有他人財物而不經授權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竊訾》的部首是穴,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竊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最早見于《詩經·秦風·竊·竊疾》:“竊疾不可愈,病膚不可掩。”意為“盜病無法治愈,病在皮膚上無法掩飾”。後來演變為表示盜竊的含義。
繁體
《竊訾》的繁體字為「竊訾」,字形上稍有差異,但意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竊字的形狀稍有差異。舊時的竊字形狀是「牽」,也有「牽竊」的寫法,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的「竊訾」。
例句
1. 他因多次竊訾被警方逮捕。
2. 罪犯犯下了多起明目張膽的竊訾案。
組詞
竊竊私語、竊聽、竊密、竊笑、竊喜
近義詞
偷竊、盜取、行竊
反義詞
歸還、歸還、返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