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燒紅的鐵。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冢室悍甚,日以鞭箠從事,輒以赤鐵烙胸乳。”
(2).指血與鐵,比喻暴力。 清 秋瑾 《寶劍歌》:“千金市得寳劍來,公理不恃恃赤鐵。”參見“ 赤鐵主義 ”。
“赤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如需更完整的出處解析,可參考滬江詞典和《聊齋志異》《秋瑾集》等原著。
赤鐵是指經過高溫煉礦後得到的具有純度較高的鐵。它是一種質地堅硬,呈現紅色或紅褐色的金屬。赤鐵也可以指代鐵礦石中的主要成分為鐵的礦石。
赤鐵的部首為金(钅),表示與金屬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4。
赤鐵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意為“紅色的鐵”。赤鐵是由兩個不同的字組成——赤和鐵。赤字的本義為紅色,表示鐵的顔色;鐵字則指代這種金屬本身。因此赤鐵即指紅色的鐵。
赤鐵在繁體字中寫作赤鐵。
赤鐵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赤”字的上方為一橫,表示火焰的形狀;“鐵”字的下方為一個半月形,表示鐵礦石的形狀。這種寫法強調了赤鐵與火和鐵礦石的關聯。
1. 這塊赤鐵質地堅硬,適合打造武器。
2. 礦山中發現了大量赤鐵礦石。
3. 這把錘子是用赤鐵打造的,非常結實耐用。
1. 赤鐵礦:指赤鐵的礦石。
2. 赤鐵礦山:指開采赤鐵礦石的山山脈或礦區。
3. 赤鐵錠:指經過冶煉後得到的赤鐵原料。
1. 紅鐵:意思與赤鐵相同,指紅色的鐵。
2. 鏽鐵:指外表産生鏽蝕的鐵,顔色也可能為紅色或紅褐色。
1. 白鐵:指鐵的質地較硬、顔色較亮的一種品種。
2. 黑鐵:指含碳較多的鐵材,質地相對較軟且顔色較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