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除貶廢。《魏書·元鸾傳》:“北州土廣,姦亂是由,準法尋愆,應加肅黜。”
“肅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政治語境,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可引申為對不良現象或人員的嚴肅處理,如“肅黜不正之風”。需注意其語境多含權威性、強制性的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魏書》相關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肅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嚴肅地廢除、罷免某個職務、地位或取消某個組織的合法資格。一般用于政治、官僚或組織層面。
《肅黜》的拆分部首為“⺮”和“黾”,其中“⺮”是左邊的部首,表示“竹子”,“黾”是右邊的部首,表示“黾蟲”。這個字共有15畫。
《肅黜》這個詞源于古代的漢字演變。最初,“肅”字的本義為整理、清理,後來引申為嚴肅、莊重之意;“黜”字的本義為排斥、罷免,後來引申為廢黜、廢除之意。“肅黜”合并起來即表示嚴肅地廢除某個職務或取消某個組織的合法資格。
《肅黜》的繁體字為「肅黜」。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有些筆畫與現代寫法略有差異。《肅黜》的古時候寫法中,“黜”字的右邊按照橫畫寫成“⺄”,左邊的“⺮”字稍微簡化。
1. 由于嚴重的違法行為,他被肅黜出了黨和政府的機構。
2. 這個組織因為違反了合約,被肅黜了合法資格。
- 肅清:嚴肅地清除或消除。
- 肅穆:嚴肅而莊重的。
- 黜退:罷免某個職位或地位。
廢除、罷免、剝奪。
肯定、任命、授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