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句的意思、德句的詳細解釋
德句的解釋
形容詞的舊稱。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解故上》:“古者實句、德句、業句、或展轉貤易,動變無方,古詩辭氣亦有少異於今者。”原注:“實句即今所謂名詞,德句即今所謂形容詞,業句即今所謂動詞。”
詞語分解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句的解釋 句 ù 由詞組成的能表示出一個完整意思的話:句子。句法。 〔句讀( 量詞,用于語言:三句話不離本行(俷 )。恥 )〕古代稱文詞停頓的地方為“句”或“讀”。 句 ō 〔高句骊〕古國名,即“高麗”。 筆畫
專業解析
"德句"在現代漢語中并非一個獨立、常用的固定詞彙,它通常需要結合具體語境來理解其含義。根據漢語詞典釋義和古籍文獻的用法,其含義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
指蘊含道德教誨的語句、箴言或警句:
- 這是"德句"最核心的含義。"德"指道德、品德、德行,"句"指語句、句子。合起來指那些旨在宣揚道德規範、勸人向善、富有教育意義的精煉語句。這類語句往往出自經典著作、聖賢語錄或民間智慧,用于教化或自省。
- 來源參考: 此釋義常見于對古代典籍的解讀中。例如,在解釋《道德經》或儒家經典時,常将其中的核心道德訓導稱為"德句"。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讨論經典解讀時,也隱含了此類含義(《朱子語類·卷二十一》)。現代用法也多指具有道德教化作用的格言、警句。
-
指在誦讀或理解經典時,以道德内涵為單位的斷句方式:
- 這個含義相對少見且更具體。"句"在這裡可以理解為誦讀時的停頓或語義上的小單位。它指的是在閱讀、講解或研究古代經典(尤其是儒家經典)時,不是單純按照語法或文氣斷句,而是根據語句所表達的完整道德觀念或教誨來劃分閱讀和理解的最小單位。這種斷句方式強調對道德内涵的整體把握。
- 來源參考: 此釋義主要見于古代經學或訓诂學的相關讨論中。例如,在古籍注解或關于經典誦讀方法的論述裡,可能會提到根據"德義"(道德含義)來分"句"(《十三經注疏》相關篇章的疏解中偶有涉及此概念)。這反映了古人學習經典時對道德内涵的重視。
"德句"一詞的核心在于"德",它指向與道德、品德相關的語句或理解單位。在現代漢語中,其最常用且主要的含義是指那些承載着道德教誨、勸善懲惡的精煉語句、箴言或格言警句。而第二種含義(以道德内涵為斷句單位)則較為專業和古奧,多出現在特定學術語境中對古籍解讀方法的描述中。
網絡擴展解釋
“德句”是一個漢語語言學中的曆史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
基本定義
德句是形容詞的舊稱,屬于章炳麟在《國故論衡》中提出的古漢語語法分類體系。該體系将詞語分為三類:
- 實句:對應現代名詞
- 德句:對應現代形容詞
- 業句:對應現代動詞
-
來源與背景
這一術語源自章炳麟對古代文獻語言特點的總結。他指出,古詩文中的詞類劃分與現代漢語存在差異,例如“德句”在古代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質或狀态(如顔色、形狀等)。
-
現代應用
需注意,“德句”作為語法術語現已較少使用,現代漢語語法普遍采用“形容詞”這一名稱。該詞更多出現在語言學曆史研究或特定文獻分析中。
-
構詞解析
- 德:本義為道德、品行,引申為事物的屬性或特質;
- 句:此處指語言單位,非現代“句子”概念,而是對詞類的指代。
建議:若需進一步了解章炳麟的語言學理論,可查閱《國故論衡》原文或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保路運動猋風趁時趁節傳稱淳鈞鋤櫌村舂待沽蕩檢颠蕩東塗西抹東踅西倒端家風馳電擊高談闊論高消費嗝頓耿絜構想管顧管人揮金繪聲繪形驕怠腳地禁耕經售禁閨槿豔繼配積弱九春廐苑決窦拉郎配囒噸茅茨不翦螞蟻緣槐甯居披錦破不剌萋萋榮達赦孤神授收費瞬眼擡策特大城市聽不懂庭廟童工通幔同明相照外寬内忌危亭聞名遐迩無所施其技響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