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t others before oneself] 優先考慮他人利益
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漢· 班昭《女誡·卑弱》
謂優先考慮他人利益。語出《禮記·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則6*民作讓。”《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 北齊 魏收 《枕中篇》:“自我及物,先人後己。” 宋 葉適 《長潭王公墓志銘》:“其恭孝和敏,先人後己,通有共無,出于天性。”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七章:“我說你先把自家的稻種舀出再分,你說不好,要先人後己。這陣好,看弄得自家不夠了吧!”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先人後己漢語 快速查詢。
“先人後己”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指在利益或行動上優先考慮他人,将自己的需求或利益置于他人之後。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拆分:
深層意義:
體現了一種無私、利他的價值觀,常用于贊美個人在道德層面的高尚品質,如謙讓、奉獻、關愛他人等。
這一成語深刻反映了中華文化中對集體主義與道德修養的重視,既是傳統美德的體現,也是現代社會倡導的價值觀。
《先人後己》是一個成語,意為在行事、做人的時候要先考慮到他人的利益和需要,自己的利益排在後面。這個成語強調了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是一種高尚的道德行為。
《先人後己》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分别是“先”、“人”和“後己”。其中,“先”是由“先”和“叉”兩個部首組成,共4畫;“人”是由“人”部首構成,共2畫;“後己”是由“彳”和“己”兩個部首組成,共3畫。整個成語一共有9畫。
《先人後己》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季氏》篇。這句話是孔子對弟子們提出的教育要求和行為準則。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流傳和使用,成為人們談論道德和行為的重要詞語。
《先人後己》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先人後己」。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先人後己》這個成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是「先人後己」。
他的行為一向秉持着先人後己的原則。
成語:先禮後兵、先發制人、後悔莫及。
相愛如賓、親仁善鄰、仁人志士。
唯我獨尊、自私自利、隻顧自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