骲頭的意思、骲頭的詳細解釋
骲頭的解釋
(1).用骨或木制的箭頭。《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隻聽得山腰裡吱的一聲骲頭響箭,一直射在半空裡去。”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朱外委》:“于是駐馬,把弓抽矢,向空施一骲頭響箭。聲如唳鶴,直出林表。”參見“ 骲箭 ”。
(2).猶栗爆。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二折:“好波,二位哥,你打躬,我則輪骲頭。”
詞語分解
- 骲的解釋 骲 à 骨制的(也有用木制的)箭頭。 筆畫數:; 部首:骨; 筆順編號:
- 頭的解釋 頭 (頭) ó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a.頭和臉;b.指面貌;c.指面子,體面)。頭角(僶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指頭發或所留頭發的樣式:留頭。剃頭。 物體的
網絡擴展解釋
“骲頭”一詞可能存在書寫或發音的混淆。以下是與“骲頭”發音相近且具文化含義的詞彙解釋,供參考:
1.魌頭(qī tóu)
- 含義:古代驅疫儀式中使用的面具,用于打鬼或喪禮。
- 文獻依據:
- 《周禮·夏官·方相氏》記載,方相氏頭戴熊皮面具驅疫,漢代鄭玄注解稱這種面具為“魌頭”。
- 宋代喪禮中亦使用魌頭,後引申為方言中“撿便宜”的俚語(如四川方言)。
2.骐頭(qí tóu)
- 關聯說明:
“骐頭”是“魌頭”的異體寫法,二者同指驅疫面具。古漢語中常存在通假字現象,此類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3.其他可能混淆的詞彙
- 襆頭(fú tóu) :古代男子頭巾,起源于北周,屬日常服飾。
- 囮頭(é tóu) :指訛詐的由頭,出自《儒林外史》,與驅疫無關。
- 骲(bào):單獨指骨制箭镞,如“骲箭”,但未與“頭”連用成詞。
結論
“骲頭”可能為“魌頭/骐頭”的誤寫,本義指古代驅疫面具。建議結合文獻《周禮》及方言用法進一步考證。若需其他發音相近詞彙的釋義,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準解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骲頭是指一種中國傳統的銅制或鐵制的船頭蓬帽,一般在船頭上方用于裝飾或保護船員免受惡劣天氣的侵擾。現在,骲頭主要用作裝飾物,常常在江南水鄉的船隻上看到。
拆分部首和筆畫:骲頭的拆分部首是馬,總共由17個筆畫組成。
來源:骲頭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爾雅》中,記載着古代船隻船頭的裝飾風俗。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骲頭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
繁體:骲頭的繁體字形為"骲頭"。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研究,古代的骲頭字寫法有些許差異,但整體上仍可辨認。以兩船頭相連形成一個字體,較現代有所不同。
例句:江南水鄉的的船隻上常常裝飾着漂亮的骲頭。
組詞:船頭、船尾、船身
近義詞:船頭蓬、船首
反義詞:船尾
希望以上内容能幫到您!如需更多信息,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