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的意思、送心的詳細解釋
送心的解釋
謂死亡。 南朝 宋 謝靈運 《臨終》詩:“送心自覺前,斯痛久已忍。”
詞語分解
- 送的解釋 送 ò 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送信。送審。輸送。護送。呈送。 贈給:送禮。贈送。雪中送炭。 陪伴人到某一地點:歡送。送别。送親。 丢掉:斷送。 收迎取接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專業解析
“送心”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文雅或古雅的表達,其核心含義是傳遞心意、表達情意,尤其指通過某種方式(如言語、行為、物品)将内心的情感、思念或關懷傳達給對方。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送
- 本義為“運送、傳遞”,引申為“給予、表達”。
- 如《說文解字》:“送,遣也。”指将事物從己方傳遞至彼方。
- 心
二、具體釋義
- 傳遞情意
- 常用于描述含蓄或深摯的情感表達,如思念、愛慕、關懷等。
- 例:古詩詞中“折梅送心”,借物寄托相思(參考《古詩十九首》意象)。
- 表達誠意
- 通過行動或禮物傳遞真誠的态度,如“以禮送心”。
- 例:《論語·陽貨》“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強調禮的核心是心意而非形式。
三、古典文獻例證
- 詩詞用例
- 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以紅豆“送心”,寄托眷戀之情。
- 《古詩·庭中有奇樹》:“攀條折其榮,将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緻之。”
➠ 折花贈遠人,傳遞思念之心。
- 典籍溯源
- 《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 強調“送心”需發乎真誠,方能感人。
四、現代用法延伸
- 情感場景:適用于書信、贈禮、藝術創作等傳遞心意的場景。
- 文化意象:與“寄情”“托物言志”相通,體現東方含蓄表達傳統。
參考資料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 《禮記·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 王維《王右丞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 《古詩十九首集釋》(中華書局,1955年)
-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85年)
(注:以上文獻可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官網檢索原文:http://www.nlc.cn/)
網絡擴展解釋
“送心”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古義(指死亡)
-
核心含義
指死亡,常見于古典文學。該用法源自南朝宋詩人謝靈運的《臨終》詩:“送心自覺前,斯痛久已忍。”此處“送心”表達臨終前對生命終結的感悟。
-
使用場景
多用于詩歌或文言文,體現對生命消逝的哲學思考。例如:“斯人已逝,送心歸去,唯餘長歎。”
二、現代引申義(傳遞心意)
-
基本含義
通過語言、行動或禮物傳遞情感,強調心意的表達與互動,如關懷、祝福等。
-
使用場景
- 日常交往:如贈送禮物時附言“小小禮物,聊表送心之意”。
- 節日祝福:常見于短信或卡片,如“秋寒送心,願你溫暖安康”。
三、語義演變對比
時期 |
含義 |
來源 |
例句場景 |
古代 |
死亡 |
謝靈運《臨終》詩 |
文學、哲學表達 |
現代 |
傳遞情感 |
日常交際、節日祝福 |
口語、書面祝福語 |
注意:現代用法多為引申義,實際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古籍解讀,建議優先參考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告八個字寶瑞背剪插蠟燭闖過腠會谠言嘉論道巾短韻發橫財風波平地風能豐鐘公團狗矢乖序廣坐汗洽股栗豪俠尚義後怕黃金埒會攻惑溺檢鈎腳影迥然九環帶九死厄刊竄勘校擂木李佛子龍腦菊輪休賣廳角逆流而上盤載平服屏畏貧瘦搶劫犯青稞酒親累柔需三唐騷掠沈木射埻十部從事石矶水虺攤蛋妄境亡荊妄生穿鑿誤拿無泥無素亵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