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iet;be convinced] 安定;信服;平定而使歸順
(1).平定而使歸順。 清 蔣士铨 《臨川夢·拒弋》:“ 廣東羅旁 叛 徭 ,雖已平服, 廣西 卻不饑請賑。”
(2).平息;安定;服氣。《紅樓夢》第六八回:“不過是借他一閙,大家沒臉;要閙大了,我這裡自然能夠平服的。” 沙汀 《淘金記》四:“因為對于任何人的任何别扭和痛快……他都可以用他那巧妙動人的語言使你平服。”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四章:“ 生寶 對這點心裡總不平服。”
“平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平定歸順(動詞) 指通過治理使地區或群體恢複安定,如“平服邊疆”。常見于曆史文獻,如清代蔣士铨《臨川夢》中“廣東羅旁叛徭,雖已平服”。
安定信服(形容詞/動詞) 描述平息矛盾或使人順從的狀态,如《紅樓夢》中探春“氣漸漸平服方罷”,沙汀《淘金記》提到用語言“使人心平服”。
二、擴展含義 3.身體複原(動詞) 特指疾病痊愈或傷口愈合,如《夷堅丙志》載“平服如初”,《紅樓夢》描述寶玉“瘡痕平服”。
三、詞義辨析
建議:在古籍閱讀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現代使用多取“平息”或“信服”之意。
平服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平靜安撫,使人心平氣和。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幹”部,右邊是“衣”部。它的拆分筆畫順序是7畫。
“平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時候,人們常常使用平服來形容平靜安撫别人的情緒或狀态。
在繁體字中,平服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即“平服”。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漢字的發展曆程,原本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與現代寫法有所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平服”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努力地安撫着自己的情緒,逐漸平服下來。
2. 醫生用溫柔的話語平服了病人緊張的情緒。
除了“平服”這個詞外,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精神平服:指人的心境平靜安詳,不受外界幹擾。
2. 心靈平服:指人内心平靜安詳,沒有焦慮或煩躁的情緒。
“平服”的近義詞包括:安撫、平靜、平穩、安定。
“平服”的反義詞包括:激動、不安、緊張、動蕩。
綜上所述,“平服”是一個描述平靜安撫、使人心平氣和的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拆分筆畫順序為7畫。它源自古代漢語并保留至今,其繁體寫法與簡體相同。可以用于各種場合的例句,也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在意思上,它與安撫、平靜等詞語近義,與激動、不安等詞語反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