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驷駵的意思、驷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驷駵的解釋

駕一車之四匹骝馬。 明 何景明 《原有楚》詩:“原有杻,隰有蓼,子車駟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驷駵是古代漢語中對特定車馬組合的專稱,由“驷”和“駵”兩個單字構成。以下從詞義、語源、文化内涵三方面進行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驷:《說文解字》釋為“一乘也”,指古代四匹馬拉的馬車,如《詩經·鄭風》載“驷介旁旁”。後引申為數量詞,如《論語》中“驷不及舌”。
  2. 駵:通“骝”,《玉篇》注為“赤馬黑鬣”,特指紅身黑鬃尾的良馬,《史記·秦本紀》有“駵駒”記載。兩字組合後,“驷駵”特指由四匹赤鬃黑尾駿馬牽引的豪華車駕。

二、語源發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淮南子·主術訓》載“骅骝騄駬,驷駵之乘”,用以形容天子儀仗。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進一步闡釋:“驷者四馬,駵者良品,合稱顯貴者之乘”。

三、文化内涵

  1. 禮制象征:周代《考工記》規定,天子駕六,諸侯駕四,其中“驷駵”屬諸侯規制中的頂級配置。
  2. 文學意象:常見于漢賦描寫,如班固《西都賦》“驷駵龍旂,承祀雲亭”,展現皇家威儀。
  3. 軍事地位:據《武經總要》記載,春秋時期“驷駵”作為戰車編隊,屬精銳部隊建制。

該詞現主要見于古籍研究及出土車馬器銘文考釋,今多作“四骝”使用。詳細考據可參考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第12冊第387頁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驷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釋義
    “驷駵”指由四匹骝馬(赤色黑鬃尾的馬)組成的車駕組合。其中“驷”表示四匹馬,“駵”(同“骝”)特指毛色為赤身黑鬃、黑尾的馬匹。

  2. 文獻例證
    該詞見于明代何景明的《原有楚》詩:“原有杻,隰有蓼,子車驷駵。”此處通過“驷駵”形容車駕的華貴,側面反映古代車馬制度的規格。

  3. 與《詩經》中“驷驖”的對比
    需注意與《詩經·秦風·驷驖》中的“驷驖”區分:後者指四匹赤黑色馬(“驖”為鐵黑色),用于描述秦君狩獵場景。兩者均以“驷”表數量,但馬匹毛色不同(駵為赤黑鬃尾,驖為通體赤黑)。

  4. 文化關聯
    此類詞彙多用于先秦至漢唐文獻,體現古代對馬匹毛色的細緻分類,以及車馬制度在禮儀、戰争中的重要性。類似結構還有“驷鐵”“驷黃”等,均以“驷+顔色”構成專名。

提示:由于“驷駵”屬生僻詞,現代使用極少,理解時可結合《說文解字》等工具書或《詩經》相關注釋(如、3)對比分析。若需深入探究,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半刻不煩布哨不祥之兆顫顫波波炒面陳年坼兆崇侈畜類春草闖堂詞慙賜紫櫻桃打情駡趣鼎司洞天福地飛瀑棼雜恭敬不如從命光輝燦爛管鉗辜功裹腳布活路檢波嘉年華緝盜近族僦功籍譽絹子凱入靠頭爛舌頭龍虱露桃買撥來面對面暮景桑榆鷗夢戕虐卿佐驅奔三叛山阜盛則深墨適時手梏搜神記忝冒龆穉鐵棒磨成針同辔銅人圖利危絲象數細君西裡西亞織工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