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裹腳布的意思、裹腳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裹腳布的解釋

(1).舊時女子纏足用的布條。《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五回:“洗了裹腳布,又晾到客座椅靠背上。” 姚雪垠 《長夜》十六:“包袱沒包好,有一條裹腳布和一雙小孩褲腿子從裡邊搭拉出來。”亦省作“ 裹腳 ”。 毛6*6*《反6*6*黨八股》:“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務,是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裡去。”

(2).指男子裹腿或穿布襪前包腳的布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遂脫下兩隻裹腳接了,穿在龜殼中間,打個扣兒,拖了便走。”《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心生一計,将裹腳解了下來,自己縛在樹上。”參見“ 裹足布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裹腳布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裹腳布”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裹腳布是中國古代女性纏足時使用的布條,通常為白色長布,用于将女孩的腳趾和腳掌強行裹緊,導緻腳骨畸形,形成“三寸金蓮”的畸形腳型。這一習俗始于封建社會,女性從五六歲開始纏足,長期束縛導緻腳部發育異常,成為當時畸形審美的産物。

二、曆史與文化背景

  1. 起源與流行
    纏足習俗可能與宋代以後對女性“柔弱”審美的推崇有關,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上至貴族、下至平民均以此作為女性身份和德行的象征,但實質是對女性身體的嚴重摧殘。
  2. 廢止與批判
    民國時期政府明令禁止纏足,裹腳布逐漸退出曆史舞台,現被視為封建陋習的典型代表。

三、引申含義

在現代漢語中,“裹腳布”常被用作比喻:

四、其他文化中的用途

在俄羅斯等國家的軍事曆史上,裹腳布(俄語:Портянки)曾作為士兵的足部包裹布料,替代襪子使用。其優點包括適應性強、保暖性好,尤其在寒冷環境中能有效保護腳部,這一傳統延續至20世紀中期。

五、相關成語與用法

總結來看,“裹腳布”既是中國古代女性苦難的象征,也是語言中批判保守與冗贅的生動比喻,同時在其他文化中有實用功能的體現。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參考來源、7、10(中國纏足)及8、12(軍事用途)。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裹腳布的意思

裹腳布是指一種用于裹綁腳部的布料,常見于古代中國。通過裹腳布,人們将布料纏繞在腳上,以壓迫腳部骨骼和肌肉,以期使腳部變得更小巧。裹腳是古代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習俗,被認為是女性的美德和标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裹腳布的部首是“巾”字旁,表示與巾類相關。而根據裹腳布的發音,其拆分為“巾”、“月”、“廣”三個部首。

裹:部首是巾,筆畫數為3。

腳:部首是月,筆畫數為7。

布:部首是廣,筆畫數為5。

來源和繁體

《裹腳布》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漢代文學作品中。中國古代婦女通過裹腳來改變腳的形狀,被認為是一種美麗的象征。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小腳被視為美麗和貴族身份的象征。

裹腳布的繁體字為「裹腳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裹腳布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裹腳布的古代寫法為「裹腳布」。

例句

1. 她裹着厚厚的裹腳布,緩緩走動。

2. 裹腳布的傳統使女性腳變得小巧玲珑。

3. 這種顔色豔麗的裹腳布十分吸引人的目光。

組詞

1. 文胸

2. 扇子

3. 高跟鞋

4. 項鍊

5. 睡袍

近義詞

1. 纏足

2. 纏足

反義詞

1. 裸足

2. 自由行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