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半刻的意思、半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半刻的解釋

(1).一刻之半。古代以銅漏計時,一晝夜分為一百刻。半刻約當今七分十二秒。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曆新法表》:“按《後漢·志》,春分日長,秋分日短,差過半刻。”

(2).表示短暫的時間。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但連‘還陽半刻’都知道,究竟還不失其‘聰明正直之謂神’。” 王安友 《協作》:“﹝他﹞站了半刻,就轉身向莊裡走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半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古代計時單位

  1. 具體時長
    古代用銅漏計時,将一晝夜分為100刻,因此“半刻”即1/200晝夜。按現代時間換算,一晝夜為1440分鐘,故半刻約為7分12秒(計算公式:$frac{1440}{100} times 0.5 = 7.2$ 分鐘,即7分12秒)。

二、現代比喻用法

  1. 象征短暫時間
    在文學或口語中,“半刻”常形容極短的時間,帶有“轉瞬即逝”的意味。例如:
    • 魯迅在《朝花夕拾·無常》中提及“還陽半刻”,強調時間的短暫。
    • 現代例句:“約翰知道不可能一時半刻學會一切”。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計時制度或文學用例,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刻: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

半刻的意思

半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半個刻鐘或者半個時間段。一刻鐘是指15分鐘,半刻即為7分30秒鐘的時間。

半刻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半刻的拆分部首是"刂"和"刂"。它由兩個部首組成,拆分後的筆畫數是3畫。

半刻的來源

半刻這個詞最初來源于古代的計時方式。古代人們将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兩個刻鐘。半刻即為一個時辰的半個刻鐘。

半刻的繁體

半刻的繁體字為「半刻」,并沒有特别的繁體形式。

半刻在古代的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半刻可以寫成「半剋」。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見,現代漢字寫法多采用簡化字。

半刻的例句

1. 我們先休息半刻,然後繼續工作。

2. 他跑了半刻鐘才趕到火車站。

半刻的組詞

半刻沒有特定的組詞形式,但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例如:半刻鐘、半刻間、半刻停留等。

半刻的近義詞

半刻的近義詞包括:七分半鐘、三分之一小時等。

半刻的反義詞

半刻的反義詞為一刻鐘,即15分鐘的時間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