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鼎司的意思、鼎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鼎司的解釋

指重臣之職位。《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父 嵩 ,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 劉良 注:“鼎司,謂司空非才而居此位,故雲竊也。”《晉書·卞壸傳》:“今之追贈,實未副衆望,謂宜加鼎司之號,以旌忠烈之勛。” 宋 梅堯臣 《李少傅鄭圃佚老亭》詩:“我公謝鼎司,嗣子都華秩,代言輟帝右,作藩輔王位。” 朱東潤 校注:“﹝ 李若谷 ﹞以太子少傅緻仕,卒年八十,贈太子太傅,謚 康靖 。嗣子 李淑 ,翰林學士,改給事中,知 鄭州 。詩言‘代言輟帝右,作藩輔王室’指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鼎司”是一個源自古代中國的名詞,其核心含義指代朝廷中地位極其顯赫、權力重大的官職,尤其特指“三公”這類最高級别的行政長官職位。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指三公之位

    “鼎司”中的“鼎”象征國家政權(如“問鼎”指争奪政權),“司”指掌管、職司。合稱即指輔佐帝王、總領朝政的最高官職。漢代以來,“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是實際擔任這一職責的核心官員,故“鼎司”成為三公的代稱。

    來源:《漢語大詞典》釋義“鼎司”為“指三公之職”。

  2. 泛指高位重臣

    在廣義語境中,“鼎司”也延伸指代所有掌握國家機要、位極人臣的高官,如宰相、尚書令等。例如《晉書》載“居鼎司之任”,即形容身居宰輔重位。

    來源:《辭源》釋“鼎司”為“指宰輔重臣之位”。


二、文化内涵與象征


三、古籍用例

  1. 《三國志·魏書》

    “(鐘繇)居鼎司之任,使百僚仰則。”

    此處“鼎司”指鐘繇擔任的相國職位,統領百官。

  2. 《宋書·謝莊傳》

    “臣蒙國重恩,忝居鼎司。”

    謝莊自述身居高位,表明“鼎司”為臣子對要職的謙稱。


四、現代使用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鼎司”屬文言遺存,多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其衍生詞如“鼎輔”(宰輔)、“鼎席”(宰相之位)均承襲相似含義,強調權力的核心地位。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3. 《中國曆代職官辭典》(中華書局)
  4. 《後漢書》《三國志》《宋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鼎司”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指重臣的職位,尤其與三公(如司空、司徒等)等高級官職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鼎司”由“鼎”與“司”組合而成:


二、文獻例證

  1. 《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
    文中批判曹操之父曹嵩“竊盜鼎司”,指其通過賄賂等手段占據司空高位,暗含德不配位的貶義(劉良注:“鼎司,謂司空非才而居此位,故雲竊也。”)。

  2. 《晉書·卞壸傳》
    提議追贈“鼎司之號”以表彰忠烈,說明該詞亦用于褒揚功勳卓著的重臣。


三、使用語境


四、相關延伸

“鼎司”多出現在史書、檄文等正式文體中,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情感色彩。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職體系,可參考《晉書》《文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并足暗度金針嚣嚣扮故事北河鼈令兵勇不乃冊谥長悠成公徹盷酬敵大導師大女人頂球二女二學芳猷販粜賦事腹侮俘邑過江之鲫黃橙橙畫隱簡古剪綴蕉園佳品即吉稷正決易倨橫居貨衎然苦艼梁台劉根賣直漫着猛虎插翅面稱鳴梢末學新進幕賓婆陁攓取齊斷乞募清倌人肉跳神驚折登死鬭他爹騰飛騰那剔秃銅緑閑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