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高原的意思、哥倫比亞高原的詳細解釋
哥倫比亞高原的解釋
世界著名的熔岩高原。在美國本土西北部。地面波狀起伏,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經哥倫比亞河及其支流沖蝕,形成很多峽谷。
詞語分解
- 高原的解釋 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小的大塊平地黃土高原詳細解釋.高地。 漢 揚雄 《羽獵賦》:“徽車輕武,鴻絧緁獵,殷殷軫軫,被陵緣阪,窮冥極遠者,相與迾虖高原之上。” 唐 王維 《田園樂》詩之五:“山下孤煙
網絡擴展解釋
哥倫比亞高原是位于美國西北部的一個著名熔岩高原,其核心特征和地理信息如下:
1.地理位置與範圍
- 位于美國本土西北部,地跨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愛達荷州,東鄰北落基山脈,西接喀斯喀特山脈。
- 面積約26萬平方公裡(10萬平方英裡),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最高處約5800米。
2.地質特征
- 屬于熔岩高原,地表覆蓋第三紀噴發的玄武岩層,熔岩厚度從幾米到60米不等,局部最厚可達1500米。
- 因火山活動形成,地形複雜,包含平原、盆地、丘陵等多種地貌。
3.地形與水文
- 地表波狀起伏,河流侵蝕作用顯著。哥倫比亞河及其支流(如蛇河)長期沖蝕,形成衆多深切峽谷。
- 氣候半幹旱,降水較少,但河流為農業灌溉提供了重要水源。
4.經濟與生态
- 北部以種植冬小麥、牧場和灌溉果園為主,南部多未開發荒地。
- 周圍山地森林資源豐富,林業興盛,并有印第安人保留地分布。
補充說明
需注意區分“哥倫比亞高原”與南美洲國家哥倫比亞的地理概念,後者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以安第斯山脈高原為主,與美國的哥倫比亞高原無直接關聯。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哥倫比亞高原(Gē lún bǐ ā gāo yuán)的意思是指位于南美洲哥倫比亞國境内的高原地區。它是南美洲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哥倫比亞境内最大的地理特征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哥(gē):口(口字旁)
- 倫(lún):人(人字旁)
- 比(bǐ):比(比字旁)
- 亞(ā):二(二點水)+ 乙(乙字旁)
- 高(gāo):亠(亠字旁)+ 冂(冂字旁)+ 十(十點水)+ 口(口字旁)
來源:
哥倫比亞高原一詞來源于西班牙語 "Altiplano de Colombia" 的翻譯,Altiplano指“高原”的意思,de意為“of”,Colombia為哥倫比亞的名稱。
繁體寫法:
哥倫比亞高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沒有特定的寫法,但可以使用古體字代替現代漢字的部分字形。比如,哥可以用古體字戈表示,倫可以用古體字侖表示。
例句:
哥倫比亞高原地勢險峻,氣候多變。
組詞:
哥倫比亞、高原、地勢、險峻、氣候、多變
近義詞:
無
反義詞:
低地、平原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