挢枉過正的意思、挢枉過正的詳細解釋
挢枉過正的解釋
指糾正偏差而超過必要的限度。
詞語分解
- 挢的解釋 挢 (撟) ǎ 舉,翹:挢舌。舌挢不下。挢首高視。 糾正:挢邪防非。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過正的解釋 過分;過頭。《後漢書·張晧王龔等傳贊》:“ 安 儲遭譖, 張卿 有請。 龔 糾便佞,以直為眚。二子過正,埋車堙井。” 李賢 注引《孟子》:“矯枉過正。”《晉書·陸機傳》:“ 漢 矯 秦 枉,大啟王侯,
網絡擴展解釋
“挢枉過正”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結構
- 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注意“挢”不讀jiāo或jiào)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挢枉”和“過正”兩部分組成,表示糾正偏差時超出了合理限度。
二、出處與基本含義
- 出處:最早見于東漢班固《漢書·諸侯王表序》:“可謂挢往過其正矣。”
- 含義:指為了糾正偏差或錯誤,采取的手段過于極端,反而導緻新的問題。例如:為保護環境全面禁止工業發展,可能因經濟停滞而“挢枉過正”。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 適用情境:
- 政策制定中因過度幹預引發負面效應;
- 個人行為糾偏時走向另一個極端。
- 例句:
“面對西方文化沖擊,宗教改革需保持理性,不可挢枉過正、開曆史倒車。”
四、相關成語辨析
- 近義詞:矯枉過正(“挢”與“矯”為通假字,二者含義相同)
- 對比:與“過猶不及”均含“過度”之意,但“挢枉過正”特指糾錯過程中的極端化,後者泛指做事超過適當限度。
五、注意事項
該成語為中性表達,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褒貶。例如曆史評價中,漢代分封諸侯本為鞏固政權,卻因權力過大埋下隱患,便是典型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挢枉過正
挢枉過正是一個成語,形容在處理問題或者解決矛盾時,由于過于偏袒一方或者過于強硬,導緻結果偏離正常或合理,造成了新的問題或不公平。
挢(jiǎo)的部首是扌,是一個手的象形字。枉(wǎng)的部首是木,表示樹木的字形。過(guò)的部首是辵,是邊行的意義。正(zhèng)的部首是一,表示一的字形。
拆分挢枉過正的筆畫分别是:挢(10畫)、枉(8畫)、過(6畫)、正(5畫)。
挢枉過正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為政篇》:“不作無倫理之事,故無挢枉之問。”在古代文字中,挢枉過正的寫法比較簡單,沒有太多變體。
在繁體字中,挢枉過正的寫法和簡體字一緻。
挢枉過正的例句:“他雖然犯了錯誤,但是你的懲罰過于嚴厲,已經挢枉過正了。”這句話表示對方在處理問題時過于偏激,導緻結果不公平。
與挢枉過正相關的組詞有:過法(指過激的行為)、正義(表示公平正義的原則)、枉法(指不按照法律規定行事)。
與挢枉過正近義詞有:偏袒一方、偏向一方。
與挢枉過正反義詞有:公正、合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