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旦的意思、司旦的詳細解釋
司旦的解釋
報曉。 隋 盧思道 《北齊興亡論》:“近世治亂,粵可略陳。在 魏 正光 ,牝雞司旦。” 宋 陸遊 《晚秋農家》詩:“豢犬使警夜,畜雞用司旦。”
詞語分解
- 司的解釋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機。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b.複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後為
- 旦的解釋 旦 à 早晨:旦暮。通宵達旦。枕戈待旦。 表示某一天,亦指農曆的初一日:旦望(農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旦。旦日(a.明天:b.白天)。 傳統戲劇裡扮演女子的角色:老旦。花旦。 纖度單位,九千米長的纖維
網絡擴展解釋
“司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主要含義為報曉,尤其指雞鳴報晨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司:掌管、主持(如“司晨”即掌管早晨)。
- 旦:天亮、早晨(如“通宵達旦”)。
- 合義:“司旦”指負責宣告黎明到來,常見于描述雞鳴報曉的場景。
2.文獻例證
- 隋代盧思道《北齊興亡論》:“在魏正光,牝雞司旦。”
- 宋代陸遊《晚秋農家》:“豢犬使警夜,畜雞用司旦。”
以上詩句均以“司旦”指代雞鳴報曉的功能。
3.使用場景
- 古代常用以比喻職責分明,如雞司晨、犬守夜的分工。
- 也可引申為事物根源或起因(少數文獻提及),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司晨:同指報曉(如“雄雞司晨”)。
- 報曉:直接描述天明信號,與“司旦”意義重合。
“司旦”多見于古文,核心含義為“報曉”,強調生物(如雞)或自然現象對時間規律的提示作用。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齊興亡論》《晚秋農家》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司旦
司旦(sī dà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司和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司:由“口”和“四”的組合,部首為“口”,總計3畫。
旦:由“日”和“一”的組合,部首為“日”,總計5畫。
來源
司旦源自古代儒家典籍《禮記·曲禮》中的名詞。在古代,司指的是官職,旦指的是日出。合在一起,司旦表示官員正式上任的日期。
繁體
在繁體字中,司旦的寫法為「司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司旦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具體的古代文字記錄,無法确定其準确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他被任命為司旦,開始擔任地方官員。
2. 明天是他的司旦,他準備好慶祝。
組詞
司旦無法組成更多的詞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詞語。
近義詞
司旦的近義詞包括:就職、上任。
反義詞
司旦的反義詞包括:離職、退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