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稱我國東方的歌聲。《呂氏春秋·音律》:“ 夏後氏 孔甲 田于 東陽 萯山 。天大風晦盲, 孔甲 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後乃取其子以歸,曰:‘以為餘子,誰敢殃之!’子長成人,幕動坼橑,斧斫斬其足,遂為守門者。 孔甲 曰:‘嗚呼!有疾,命矣夫!’乃作為《破斧》之歌,實始為東音。” 陳奇猷 校釋:“此當注為東方國風之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夏甲 歎於 東陽 ,東音以發; 殷氂 思於 西河 ,西音以興。” 唐 李白 《送族弟凝至晏堌單父三十裡》詩:“捨此戒禽荒,徵聲列 齊 謳……西行有東音,寄與長河流。”
“東音”是一個源自古代中國的詞語,主要用于描述與東方地區相關的音樂或聲音。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我國古代東方地區的歌聲或音樂,最初特指夏朝時期的東方音樂形式。例如《呂氏春秋》記載,夏王孔甲創作的《破斧》之歌被認為是“東音”的起源。
文化内涵
隨着語義演變,“東音”逐漸擴展為東方音樂的統稱,強調其與西方音樂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常被用來象征東方文化的藝術特色。
典故與文獻記載
據《呂氏春秋》所述,孔甲在東陽狩獵時因天氣突變誤入民宅,後創作《破斧》之歌,此事件被視作“東音”誕生的标志。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也提及這一典故。
現代延伸與使用
現代語境中,“東音”可用于描述廣東音樂等地方性音樂流派(如中的造句),或比喻東方文化的獨特表達方式。
字義分解
示例用法:
“高胡完全演奏得沒有廣東音樂色彩”(的造句),此處“廣東音樂”可視為“東音”的一種地域性表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音樂類型,可參考《呂氏春秋·音律》及廣東音樂相關研究。
《東音》是一個詞語,意指東方的聲音或音樂。這個詞常常用來描述中國東部地區特有的音樂風格或聲音表達。
《東音》的拆分部首是“口”,它是一個很常見的部首。根據它的筆畫數,可以分為三個筆畫。
《東音》一詞來源于中國漢字語言。它由兩個字組成,即“東”和“音”。這兩個字分别指東方和聲音,放在一起表示東方的音樂。
《東音》的繁體字為「東音」。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固定的标準來寫“東音”,所以不同古代文獻中可能會有不同的寫法。一些古籍會用「東音」或「東聲」來指代東方的聲音。
這首歌曲采用了濃郁的東音元素,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東方文化氛圍。
- 東方 - 音樂 - 音調 - 音色 - 聲音
- 東方音樂 - 東方聲音
- 西音(西方的音樂或聲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