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耆英的意思、耆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耆英的解釋

高年碩德者之稱。 唐 司空圖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賓筵備禮,耆英盡綴於詞林;将略求材,劍戟自森於武庫。” 宋 辛棄疾 《江神子·和李能伯韻呈趙晉臣》詞:“看長生,奉嚴宸;且把風流、水北畫耆英。” 明 方孝孺 《休日奉陪蜀府諸公宴集》詩:“羣公盡耆英,過從殊恨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耆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詞語本義

  1. 字詞構成
    由“耆”(qí,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和“英”(有才華、德高望重之人)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年長且有卓越才能的人”。

  2. 核心含義
    指年高德劭、經驗豐富的人物,常用于形容在政治、文化、學術等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老一輩精英,強調其智慧與閱曆的價值。

  3. 應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敬稱語境,如“耆英會”指德高望重的長者集會,或“耆英服務局”等組織機構名稱中體現對長者的尊重。


二、曆史人物

耆英(1787-1858)是清朝宗室大臣,字介春,曾擔任兩廣總督、文淵閣大學士等職。他是中國近代史上首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主要籤訂者之一,後因外交态度軟弱被清廷問責并賜死。


“耆英”既是對年長賢者的尊稱,也是特定曆史人物的姓名。其文化内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長者的敬重與對德才兼備者的推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耆英》的意思

《耆英》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年齡較長、經曆豐富、智慧出衆、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的人。一般用來稱呼年長者或具有卓越才華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耆英》的部首是“老”,部首的位置在左側,表示與老年人有關。它的拆分筆畫為7畫。

《耆英》的來源

《耆英》是由“耆”和“英”兩個字組成的合成詞。在古代,耆字和英字分别有自己的含義。耆原意為年老、長壽,英原意為才華出衆、有傑出的能力。

繁體字

《耆英》的繁體字形為「耆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耆英」的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字的形狀有所不同。

例句

1. 這位老人是我們社區的耆英,他的經驗和智慧對我們很有幫助。

2. 他是公司的耆英,多年的經驗使他在業界頗有聲望。

組詞

耆英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耆英級别:指在某個領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的人。

2. 耆英獎:指對某個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年長者所獲得的獎勵。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先賢、長者、智者、賢人。

反義詞:年輕人、新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