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祖的意思、外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祖的解釋

母之父。俗稱外公。《漢書·楊恽傳》:“ 惲 母, 司馬遷 女也。 惲 始讀外祖《太史公記》,頗為《春秋》。”《南史·傅昭傳》:“ 昭 六歲而孤,哀毀如成人,為外祖所養。”《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吊諸葛》:“我和外祖商議,方可一行。”《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又到樓上拜了外祖、外祖母的神主。”參見“ 外公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祖”是漢語中一個稱謂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母親的父親,即現代漢語中俗稱的“外公”或“姥爺”。

二、發音與注音

三、同義詞與關聯稱謂

四、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1. 《漢書·楊恽傳》:記載楊恽的外祖是司馬遷,他曾研讀外祖的《太史公記》。
  2. 《南史·傅昭傳》:傅昭幼年喪父,由外祖撫養成人。
  3. 《清平山堂話本》等明清文學作品中也常見此稱謂。

五、使用示例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典籍和現代漢語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南史》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祖(wài zǔ)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外”是指外面,與“内”相對,而“祖”則表示祖先。外祖指的是母親的父母,也稱為外公外婆。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外”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為“夕”部,右邊為“蔔”部。它總共有五畫。 - “祖”字也由兩個部首組成,上面的是“礻”部,表示禮儀,下面的是“且”部,表示所。 來源: 《外祖》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古時候人們在稱呼祖父母時,将父親的父母稱為内祖,母親的父母稱為外祖,以區分姓氏的來源。 繁體: 《外祖》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外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外祖》的偏旁部首是“蔔”而非“且”,但意思和現代漢字一樣。 例句: 1. 我很喜歡外祖的家,那裡的環境很好。 2. 外祖對我非常關愛,每次見面都給我帶來很多禮物。 組詞: - 外祖父(wài zǔ fù):指母親的父親。 - 外祖母(wài zǔ mǔ):指母親的母親。 近義詞: - 外公外婆 反義詞: - 内祖:指父親的父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