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件末尾籤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其人持券向某曰:‘適與内兄議,率非萬金不可,請即署尾。’”
“署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署尾(拼音:shǔ wěi)指在文件或文書的末尾籤署名字或意見。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局詐》中提到:“其人持券向某曰:‘適與内兄議,率非萬金不可,請即署尾。’”。這裡的“署尾”即表示在契約末尾籤字确認。
部分資料(如)提到“署尾”作為成語,形容“結局糟糕”。但這一解釋未見于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可能是對詞義的誤讀或混淆。建議以“在文件末尾籤署”為通用釋義。
多用于正式文書場景,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聊齋志異》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署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署名的結尾部分”。
署尾的拆分部首是“罒”和“尾”,它的筆畫數為12畫。
署尾一詞最早見于《康熙字典》中,字義解釋為“批奏文末尾注明姓名或簽名的部分”,可見其源自古代官方文書的署名慣例。
署尾的繁體字為「署尾」。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署尾的形狀相對簡單,與現代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1. 合同上的署尾是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籤字和日期。
2. 這篇文章的署尾顯示是著名作家李白。
署名、署章、署信、署款
簽名、書籤、籤字、籤章
匿名、無名、不署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