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舉手投足的意思、舉手投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舉手投足的解釋

一擡手,一動腳。形容輕而易舉,毫不費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舉手投足"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動作舉止,尤其指日常生活中的細小動作或姿态。其核心含義在于通過細微的身體語言展現一個人的氣質、修養或态度。

一、 基本釋義 "舉手投足"字面意思是"擡起手"(舉手)和"邁出腳"(投足),泛指人的一舉一動、一擡手一邁步等細微的身體動作和行為舉止。它強調的是人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姿态、風度或習慣。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解釋為"指人的動作舉止"。

二、 出處探源 該成語的源頭可追溯至儒家經典《禮記》。《禮記·中庸》篇中有言:"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宋代大儒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注解《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時,進一步闡釋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并強調"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雲:'鸢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後世在闡述"君子之道"無處不在,即使細微處亦可見其精神時,常引申出"舉手投足之間"的表述,意指在極平常的行為動作中也能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品格境界。因此,"舉手投足"雖非直接出自《禮記》原文,但其思想内涵和慣用表達深深植根于儒家文化對君子行為舉止的重視,并由此凝練為成語。

三、 結構與用法

四、 現代用法示例 在現代漢語中,"舉手投足"廣泛用于各種語境: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釋義來源)
  2. 羅竹風 主編. (1986-1994). 漢語大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詞源及詳細釋義參考)
  3. 朱熹. (宋代). 四書章句集注(含《中庸章句》). (思想及表述源頭)

網絡擴展解釋

“舉手投足”是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字面指擡一下手、動一下腳,泛指人的行為舉止。現多引申為形容事情輕而易舉,毫不費力,如“讓座隻是舉手投足之勞”。

二、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唐代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原文借“舉手投足”比喻幫助他人隻需微小舉動,後演變為強調做事的輕松性。

三、語法與用法

四、近義與反義

五、應用場景

多用于鼓勵他人參與簡單善舉,或描述細節動作的自然流露。例如:

“文明城市的建設,往往體現在市民舉手投足的細節中。”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韓愈原文及現代詞典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暴鈔逼趕弊幸不成樣子才筆陳啟春申江催青大鑒亶亶得樣兒電阻器雕散東蒙掇臀捧屁分服逢逢服竟鈎卷詭問孤矯過路嘓咂活軟駕牌诘駁徑要倔頭倔腦絶亡俊人磕匝利市三倍柳麻子碌碌無聞滿盤皆輸馬揖難說陪告疲劣平桓劈心破卻惬適寝弛青純請假秋眼删刈聲兵盛制水崖塌八四太史踏碛鐵船聽隨土精誤然間蕭然物外孝思不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