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舉手投足的意思、舉手投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舉手投足的解釋

一擡手,一動腳。形容輕而易舉,毫不費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舉手投足”是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字面指擡一下手、動一下腳,泛指人的行為舉止。現多引申為形容事情輕而易舉,毫不費力,如“讓座隻是舉手投足之勞”。

二、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唐代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原文借“舉手投足”比喻幫助他人隻需微小舉動,後演變為強調做事的輕松性。

三、語法與用法

四、近義與反義

五、應用場景

多用于鼓勵他人參與簡單善舉,或描述細節動作的自然流露。例如:

“文明城市的建設,往往體現在市民舉手投足的細節中。”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韓愈原文及現代詞典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舉手投足

《舉手投足》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源自古代漢字,表示人的一舉一動。拆分成兩個部首:舉(手)和投(足),其中“手”和“足”是常見的漢字部首,分别代表手和腳。

“舉”字是由“手”和“乚”組成的,原本寫作“舉”。它是一個甲骨文字,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形狀像一個手将物品舉起來的樣子。

“投”字是由“手”和“殳”組成的,原本寫作“㝨”,是個楷書字。它的造字意義是用手将兵器投擲出去,形象地代表向前跳躍的動作。

“舉手投足”一詞最早見于南朝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意為一個人的舉動、動作或作為。它可以形容一個人的微小動作,也可以表示整個人的舉動。例如,某人的舉手投足都很得體,說明這個人舉止文雅、言行得體。

在繁體字中,“舉手投足”是「舉手投足」;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字形稍有變化,例如“舉”字的古代寫法是「舉」,并且拆分成「艹」和「㠵」兩個部首。

一些使用“舉手投足”的例句:

與“舉手投足”相關的組詞有:舉步維艱、躊躇滿志、行蹤詭秘等。

近義詞有:舉止、動作、姿态。

反義詞有:舉措、停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