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耽志的意思、耽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耽志的解釋

專心緻志。《魏書·逸士傳·眭誇》:“耽志書傳,未曾以世務經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耽志"的漢語詞典釋義

耽志(dān zhì)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耽”與“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沉溺、專注于某種志向或追求。具體解析如下:

  1. 字義分解

    • 耽:本義為“耳大下垂”,引申為“沉溺、迷戀”,如《說文解字》釋“耽,耳大垂也”,後多用于形容深切投入的狀态(如“耽樂”“耽思”)。
    • 志:指志向、抱負,如《論語》中“志于道”即追求理想。

      兩字結合後,“耽志”強調對志向的專注與執着,隱含傾注全部心力的意味。

  2. 權威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耽志”意為:

    專心緻志于某種理想或事業,含積極投入、心無旁骛之義。

    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安貧》中:“耽志講誦,不交非類”,描述學者專注講學、不與俗流往來的狀态。

  3. 古典文獻用例

    • 《後漢書·鄭玄傳》注引《玄别傳》:“耽志書傳,樂以忘憂。”

      ——指鄭玄沉迷典籍,因治學之樂而忘卻煩憂。

    • 宋代葉適《題周子實所錄》:“耽志立言,務求後世之名。”

      ——形容文人傾力著書立說,以求留名後世。

  4. 近義詞辨析

    • 耽道:側重沉迷學問(如“耽道守義”)。
    • 笃志:強調志向堅定(如《論語》“笃志好學”)。

      “耽志”更突出全身心投入的情感色彩,兼具“耽”的沉浸感與“志”的目标性。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耽志”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專心緻志,形容對某事物高度專注。該釋義源自《魏書·逸士傳·眭誇》中“耽志書傳,未曾以世務經心”的記載,強調專注于書籍而不過問世俗事務的狀态。

  2. 詞義演變

    • 古代用法:原為中性或褒義,如《魏書》例句體現的專注精神。
    • 現代延伸:部分語境中衍生出“因過度沉迷而忽視其他事務”的貶義色彩,如提到該詞可批評為理想過度犧牲其他領域的現象。
  3. 構詞解析

    • 耽:本義指耳朵下垂(《說文解字》),後引申為沉溺、延遲(如“耽擱”),包含時間與精神的雙重投入。
    • 志:指志向、意志,組合後強化目标導向性。
  4. 使用建議 需結合語境判斷褒貶:描述學術專注時多為褒義,若涉及批評失衡狀态則傾向貶義。例如“他耽志科研”可體現鑽研精神,但若補充“以緻家庭疏離”則轉為負面表達。

提示:不同文獻對詞義側重不同,建議通過《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矮小精悍安時背手邊魚邊州标兵冰廳不日等價電吹風都公督領蜚遯風起水湧扶榇覆檢高朋滿座更置公畜篝火國刑寒杵化禅賤迍借閲驚烽赍議刊物狂歌梁楷靈峰厲山氏淪缺弭口母難日墓阙幕屋内記室念茲在茲排草炮擊噴桶評選本謙持缺位曲瞞禳除人滿為患石竅受節手頭字衰當益壯蹚渾水桃萊同館統觀險扼相得甚歡弦朔析圭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