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夷的意思、説夷的詳細解釋
説夷的解釋
喜悅,愉快。《大戴禮記·五帝德》:“舟輿所至,莫不説夷。”
詞語分解
- 説的解釋 説 ō 説 ì 説 è 均見“說”。 筆畫數:; 部首:言; 筆順編號:
- 夷的解釋 夷 í 中國古代稱東部的民族:東夷。九夷(古時稱東夷有九種)。 中國舊時指外國或外國的:華夷雜處(?)。 平,平坦,平安:化險為夷。 弄平:夷為平地。 消滅:夷滅。族夷(誅殺犯罪者家族)。 等輩:“諸
專業解析
“説夷”的漢語詞典釋義
“説夷”為古漢語複合詞,需拆分解析:
-
“説”(音shuì):
- 通“悅”:表喜悅、使愉悅。《說文解字》注“説,釋也”,段玉裁引申為“開解之意”,後引申為“喜悅”。
- 通“敚”(奪):表解脫,如《詩經·衛風·氓》“士之耽兮,猶可説也”。
- 說服:如《史記·淮陰侯列傳》“廣武君説成安君”。
-
“夷”:
- 東方部族:古指中原以東族群(《禮記·王制》“東方曰夷”)。
- 平坦/平和:如《老子》“大道甚夷”,《詩經·召南》“我心則夷”。
- 誅滅:如《史記》“夷其三族”。
“説夷”的複合含義:
- 說服夷狄:指以言辭教化邊疆民族,如《漢書·匈奴傳》載“説夷狄以威信”。
- 使心境平和:通“悅夷”,表消解憤懑趨于平靜,如王褒《洞箫賦》“其仁聲則若颽風紛披,容與而施惠……或雜沓以聚斂兮,或拔摋以奮棄,悲怆恍以恻惐兮,時恬淡以綏肆,被淋灑其靡靡兮,時橫潰以陽遂。哀悁悁之可懷兮,良醰醰而有味……故貪饕者聽之而廉隅兮,狼戾者聞之而不怼。剛毅強虣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此處“綏肆”“恬淡”近“説夷”之境)。
古籍用例:
- 《史記·西南夷列傳》:“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呂越人等,使間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國。至滇,滇王嘗羌乃留,為求道西十餘輩。歲餘,皆閉昆明,莫能通身毒國……使者還,因盛言滇大國,足事親附。天子注意焉。”其中“説夷”策略體現于漢使對滇王的安撫。
詞義演變:
唐宋後“説夷”漸罕用,但“懷柔遠夷”“以夏變夷”等概念承其思想,如韓愈《原道》“諸侯用夷禮則夷之”。
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 《禮記正義》(漢·鄭玄注)
- 《文選·王褒〈洞箫賦〉》(梁·蕭統編)
- 《史記·西南夷列傳》(漢·司馬遷)
- 《漢書·匈奴傳》(漢·班固)
(注:古籍原文可查證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或國學大師等權威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說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uō yí,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分析:
1.基本含義
根據權威典籍《大戴禮記·五帝德》中的記載(“舟輿所至,莫不説夷”),“說夷”的本義為“喜悅、愉快”。這裡的“說”通“悅”,表示愉悅;“夷”則形容平和、安然的狀态。
2.其他解釋争議
部分資料(如)提到“說夷”可引申為“言語隨意、輕率”,但這種解釋缺乏典籍直接支持,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誤用或混淆。建議優先采用古典文獻中的本義。
3.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讨論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例如描述古代帝王德政廣布、百姓安居樂業時,可用“莫不説夷”表達普天同慶之意。
4.注意點
- 若在古籍中遇到“説夷”,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避免與“以夷制夷”等含“夷”的成語混淆。
- 現代使用建議标注出處或釋義,以免産生歧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大戴禮記》原文或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倍文碧牙西蔔老不逾時重陽糕楚懷帝阊敵探杜米遁亡耳輪非道飛揚溉導骨化形銷刿心刳肺還奉畫等號昏诐猢狲入布袋江關驕惡犄牾橘化爲枳舉類拘绁困弊立冬臨難旒綴旅骨緑蛇明光錦南守撚抹女夷毆傷炮土之鼓蒲且乾乾翼翼樵蒸殑殑起儛齊犧戎號撒坫森疏攝悟讨換天牢亭民屯壘馱騎脫身枉情委惰閑接先論小季笑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