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夷的意思、説夷的详细解释
説夷的解释
喜悦,愉快。《大戴礼记·五帝德》:“舟舆所至,莫不説夷。”
词语分解
- 説的解释 説 ō 説 ì 説 è 均见“说”。 笔画数:; 部首:言; 笔顺编号:
- 夷的解释 夷 í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夷杂处(?)。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夷。 弄平:夷为平地。 消灭: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 等辈:“诸
专业解析
“説夷”的汉语词典释义
“説夷”为古汉语复合词,需拆分解析:
-
“説”(音shuì):
- 通“悦”:表喜悦、使愉悦。《说文解字》注“説,释也”,段玉裁引申为“开解之意”,后引申为“喜悦”。
- 通“敚”(夺):表解脱,如《诗经·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説也”。
- 说服:如《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説成安君”。
-
“夷”:
- 东方部族:古指中原以东族群(《礼记·王制》“东方曰夷”)。
- 平坦/平和:如《老子》“大道甚夷”,《诗经·召南》“我心则夷”。
- 诛灭:如《史记》“夷其三族”。
“説夷”的复合含义:
- 说服夷狄:指以言辞教化边疆民族,如《汉书·匈奴传》载“説夷狄以威信”。
- 使心境平和:通“悦夷”,表消解愤懑趋于平静,如王褒《洞箫赋》“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或杂沓以聚敛兮,或拔摋以奋弃,悲怆恍以恻惐兮,时恬淡以绥肆,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刚毅强虣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此处“绥肆”“恬淡”近“説夷”之境)。
古籍用例:
- 《史记·西南夷列传》:“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其中“説夷”策略体现于汉使对滇王的安抚。
词义演变:
唐宋后“説夷”渐罕用,但“怀柔远夷”“以夏变夷”等概念承其思想,如韩愈《原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
- 《文选·王褒〈洞箫赋〉》(梁·萧统编)
- 《史记·西南夷列传》(汉·司马迁)
- 《汉书·匈奴传》(汉·班固)
(注:古籍原文可查证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或国学大师等权威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说夷”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uō y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分析:
1.基本含义
根据权威典籍《大戴礼记·五帝德》中的记载(“舟舆所至,莫不説夷”),“说夷”的本义为“喜悦、愉快”。这里的“说”通“悦”,表示愉悦;“夷”则形容平和、安然的状态。
2.其他解释争议
部分资料(如)提到“说夷”可引申为“言语随意、轻率”,但这种解释缺乏典籍直接支持,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误用或混淆。建议优先采用古典文献中的本义。
3.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例如描述古代帝王德政广布、百姓安居乐业时,可用“莫不説夷”表达普天同庆之意。
4.注意点
- 若在古籍中遇到“説夷”,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避免与“以夷制夷”等含“夷”的成语混淆。
- 现代使用建议标注出处或释义,以免产生歧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大戴礼记》原文或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咸傍舍边戍表里相符参附参集谗欺赤白抽演槌球楚茅出缩丹葩雕蔚堤水渡工二杆子二宫服御夫直絙桥共勤归第会次蹇塞浸育九成台拘累巨流刻骨相思口勅矿硐流浪汉卖狱马铃马流门笺名不符实明医谟拜末眷匹夫不可夺志也扑虎儿谦谨琼玖奇玮期许奇彦取意三槐堂士民台光透快望士乡都向后仙路嚣怨希颩胡都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