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驕橫兇惡。 清 藍鼎元 《台灣近詠》:“農惰士弗勤,逐末趨驕惡。”
“驕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驕惡”由“驕”(傲慢自大)和“惡”(邪惡不善)組合而成,形容人驕橫兇惡的品性與行為。多用于描述性格或行為中兼具傲慢與暴戾的特質。
詞義構成
典型用法
該詞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如清代藍鼎元在《台灣近詠》中寫道:“農惰士弗勤,逐末趨驕惡”,借以批評當時社會風氣的堕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如《台灣近詠》全文),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驕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驕和惡兩個字組成。
驕:馬(骨)+九(右一)= 10畫
惡:亻(人)+ 咢(口)= 10畫
《驕惡》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有負面意義。驕意指傲慢、自負,惡意指邪惡、丑惡。
《驕惡》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驕惡」。
在古代,驕字的寫法可能會稍有變化,如「驕」可能被寫為「驁」。惡字的寫法也可能變化,如「惡」可能被寫為「噁」。
1. 他的驕橫态度讓所有人感到不忿。
2. 這個地方有着腐敗和惡劣的環境。
組詞:驕傲、驕縱、驕氣、惡劣、惡心、惡鬥。
驕:傲慢、自負、自大。
惡:邪惡、丑惡、壞。
驕:謙遜、謙虛。
惡:善良、美好、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