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杜米的意思、杜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杜米的解釋

本地所産、不從商販而來的米。 清 趙翼 《陔馀叢考·杜撰》:“凡文字之無所本者曰杜撰,工作之不經匠師者曰杜做。後世并以米之不從商販來者曰杜米,筍之自家園出者曰杜園筍。” 清 林則徐 《諄勸殷富平粜并嚴禁牙行鋪戶囤米擡介告示》:“查往年豐熟之歲,上等杜米,每石不及三千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杜米"一詞在《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漢語工具書中均未收錄。根據漢語構詞法分析,"杜"作為姓氏或動詞使用時,可表示"阻斷、關閉"之意,如"杜門謝客";"米"則指稻谷去殼後的籽實,如《說文解字》載:"米,粟實也"。二者組合成"杜米",可能為以下三種特殊含義:

  1. 姓氏+品類:指代特定家族經營的米業品牌,如"杜記米行"的簡稱用法,常見于地方志商業志記載;
  2. 方言稱謂:在閩南語體系中,"杜"可作動詞表"舂搗"動作,推測為稻谷脫殼工序的地方性說法;
  3. 古籍異寫:明代《天工開物》記載的"杜稻"可能因版本差異産生"杜米"的異文現象,需結合具體文獻考辨。

建議具體語境中結合文獻出處或使用場景進一步查證。專業詞彙解釋可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或《漢語方言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杜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杜米(拼音:dù mǐ)指本地所産、不通過商販流通的米。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米糧的自産自用屬性,與市場流通的米有所區别。


二、詞源與引證

  1. 曆史出處
    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馀叢考·杜撰》中提到:“凡文字之無所本者曰杜撰,工作之不經匠師者曰杜做。後世并以米之不從商販來者曰杜米,筍之自家園出者曰杜園筍。”
    此段表明,“杜米”與“杜撰”“杜做”等詞類似,均以“杜”字表達“非外來、非正式”的引申義。

  2. 實際應用
    清林則徐在告示中提及:“查往年豐熟之歲,上等杜米,每石不及三千文。”
    此處“杜米”特指本地自産米的價格,側面反映其經濟屬性。


三、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清代文獻《陔馀叢考》或地方志中的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暗考班禀爆谷标情奪趣布令陳言處囊純厚帶管氹子雕虎焦原蒂芥東丘餓虎撲羊惡讨腹非耕藝冠纓果遂蠱厭浩汗好姱合心呼沱飯姣姣者價值連城進封驚破拘持隽器愣沉兩妃六韻詩龍香撥淪弊綠洲陪鬭鋪牌清枯傾危蘧伯玉羣仆忍無可忍熱銷入告屬曹水寺説古話書香陶然亭頭把兒退三舍土塘銜燈香幾香藭顯位現狀蝦眼諧戲